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分享]运城故里好风光


  共有149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分享]运城故里好风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华胡同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0955 积分:129858 威望:0 精华:131 注册:2008/11/26 19:03:00
[分享]运城故里好风光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6 12:35:00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位曾生活在北京的土生土长的晋南运城老人歌颂家乡的诗作,它从运城的地理、历史、风貌和社会的发展表达了对故乡的爱,值得一读。

 

《金秋佳节故乡行》

(1996年国庆节前夕)

 

(1)人说月是故乡明,天涯游子更深情。思亲念乡怀故土,金秋佳节故乡行。

(2)首都喜过教师节,中秋返里赏明月。普天同乐迎国庆,金秋季节万民悦。

(3)晋南是个好地方,唐古遗风世所尚。尧都平阳舜蒲坂,禹都安邑是故乡。

(4)南望中条山巍巍,北看峨嵋岭茫茫。鸣条岗西舜陵庙,墓有蔡伦和杜康。

(5)关公故里原解良,普救寺内览西厢。鹳雀楼虽早不在,更上一层楼向往。

(6)运城盆地得天厚,气候温和资源广。旧称枣如摇钱树,聚宝盆称池盐场。

(7)上打枣来下种田,圪楞水道萝卜蔓。瓜豆杂粮样样有,又产麦来又产棉。

(8)秋禾玉米穗满怀,婷婷玉立迎君来。愿把亲生儿女送,无私奉献好风采。

(9)三阳棉花遍地开,倾吐棉絮舒胸怀。留得洁白送情意,千丝万缕暖心来。

(10)东古到处是果园,童年美景又重现。硕果累累压枝头,粉果黄梨金灿灿。

(11)北相早树又成林,儿时打枣忆犹新。频摇枣枝如雨打,疼在头上喜在心。

(12)北相高枣历进贡,王过梨儿世闻名。改革开放百业旺,禹都市场热腾腾。

(13)时值金秋正大忙,掰棒割谷拉豆秧,既收秋来又打地,抢种冬麦望夏粮。

(14)运城北相好风光,茂密树林围村庄。四望田野绿遍地,柿枣梨果吐芳香。

(15)故乡美景说不尽,得天独厚民共享。农业改革人欢畅,村村多有建新房。

(16)要致富来先修路,科教兴农教为首。农工商贸一体化,加强党建好带头。

(17)岁月易逝似水流,人生能有几度秋?爱国爱乡争贡献,莫虚年华悔恨留!

 

[号码为诗词的行号]:

3、平阳,相传尧都在今山西临汾西南;蒲坂,相传虞舜都在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

4、舜帝庙在鸣条岗西端,今运城北相镇乡曲马村南、杨包村西;鸣条岗上蔡伦墓在王范村西南;杜康墓在杜村南。

5、《西厢记》的普救寺、鶯鶯塔,在今永济县西蒲州;王之焕的《登鹳雀楼》诗“更上一层楼”句,其楼在唐时蒲州。

6、谚称有“枣如摇钱树,盐似聚宝盆”。

7、北相一带地“上打枣、下种田,圪楞水道萝卜蔓。”蔓即蔓菁。

9、三阳,即冯村乡西阳、中阳、东阳村。

10、北相高枣,旧时商店门前吊挂有此名枣牌子。

13、掰棒,即掰老玉米;打地,即机耕翻地种麦。

 

 

作者简介

 

      唐自强,山西运城人,1918年生。1933年医院学徒;1938年春随傅作义部队参加抗战;1943年秋随傅作义办学13年;1956年北京市私立奋斗小学改为公立后,继续担任校长至1981年离休。建国后,曾任北京市西城区第一至八届人大代表及第五至七届政协委员、常委。离休后继续为奋斗中小学教育事业义务服务。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永远的柳遥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98 积分:654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1/21 18: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6 14:20:00 [只看该作者]

 

     唐公自强老先生,北京教育界名人,终生耕耘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许多北京知青是他的学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321038481257780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怀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