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到阳高县采风


  共有195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到阳高县采风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王崇实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52 积分:570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9/3/24 16:24:00
到阳高县采风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4 8:41:00 [只看该作者]

 

 

本月19-23日我和一位朋友到阳高县去搜集素材,到了隋士营、两家营和下深井等几个村镇,为的是拍摄那里的窑洞和生活场景。阳高县大部分村子都曾经住过知青,与老三届年龄相当的农民都记得当时的事情,非常热情,在下深井因为口渴,到卫生站要水喝,一位姓王的大夫,不但引我回家去喝水,还以西瓜相赠,说起知青的事,也是兴致盎然。前不久也有知青回去看望,并捐款支援农村建设。

现发几张图片上来,在那里生活过的朋友们一定会想起什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山西阳高县两家营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山西阳高县两家营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华胡同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0955 积分:129858 威望:0 精华:131 注册:2008/11/26 19: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4 11:21:00 [只看该作者]

    天还是那么蓝、地还是那么绿,又看到熟悉的故土,总有那么一种不知名的感觉。1975年离开阳高,2007年回过村里一次,几十年不见,老乡居然一口能说出我们北京知青的名字(我们走后曾短暂的来过大同知青、阳高知青,但村里人还是对我们记忆犹新),这就是感情。天没有变、地没有变,知青的情怀也没有变。看看那里有什么变化,也是对第二故乡的一种怀念。

    谢谢,大画家为我们带来的最新的、最直观的我们曾经生活、插队、徘徊过的地方的信息!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5 22:49: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大画家,让我看到了那熟悉的山影、亲切的土板墙,尤其是那些只保留树冠且被风吹歪的杨树!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永远的柳遥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98 积分:654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1/21 18: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6 8:35:00 [只看该作者]

 

      如果画家有机会再去阳高的话,应到王官人屯看看。那里是坡地,在山脚下,是著名的京杏产地,果树多多,民风淳朴。

      尤其是那些只保留树冠且被风吹歪的杨树!坡地的杨树之所以歪脖,是因为呼啸的北风,从北边山口直扑南面的平原,冬天五六级风家常便饭,所以朝南歪。杨树只保留树冠,不是杨树不长树枝,被农民削枝了,低处刀削,高处的树枝,农民也有高招,几米长的杆子,顶端绑上锋利的镰刀,搭着树枝,用力向下拉,树枝飘然而落。所以见到的杨树,高高地保留树冠。农民如此,确有苦衷,缺少燃料为主因,春天嫩嫩的杨树叶可食用,极苦,或喂猪,当年乡亲们常吃,肚子饿,顾不得那么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6 18:0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永远的柳遥在2009-9-26 8:35:00的发言:

 

     ...几米长的杆子,顶端绑上锋利的镰刀,搭着树枝,用力向下拉,树枝飘然而落。...

 

 

 

 

 

这项工作叫“捅树”,要记工分的。不知是否只是雁北特有的劳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华胡同
  6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0955 积分:129858 威望:0 精华:131 注册:2008/11/26 19: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7 10:1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知老在2009-9-26 18:04:00的发言:

这项工作叫“捅树”,要记工分的。不知是否只是雁北特有的劳动?

      为什么有这种特殊的劳动呢,不是树长不成树冠,也不是不需要茂密的树冠为大地遮阳,而是当地的百姓需要直溜的树干要盖房子、要木材,因此产生了这种特殊的的劳动“捅树”。这种劳动造成了特殊的景观,这种特殊的景观又限制了大地植被的发展。所以,晋北处于黄土高坡,植被是不怎么好的。我们一到阳高开始对这种特殊的景观很是稀奇,为什么树都长成这样子呢?原来是当地人民的习作而造成的。旦愿我们的国土成为绿色的花园,那是需要几辈人、几十辈人辛勤的劳动,否则沙漠化将日益危害人类的生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