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知青岁月之四 清明的记忆


  共有165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知青岁月之四 清明的记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卢辰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6 积分:19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2/18 21:00:00
知青岁月之四 清明的记忆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17 15:25:00 [只看该作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记起插队刚到农村时的清明时节,我所在我们生产队队长郭庆余和“把式”郭庆安(别名二头)经常在劳动休息的时候给我们知青讲节气、农谚及风土人情。原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此时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 浸种耕田莫迟延。”

在农村,没有时间观念,全村也找不到几块表,就是日出而作,日暮而归。我们最发憷早晨出工,四月的早晨约五点来钟天就亮了,我们还在睡梦中,就听到了队长那洪亮的喊声:(出工喽…..X X X地铲糞去喽,,,,,,,)我们一个个蒙眬着眼,顾不上洗漱,衣冠不整的走出院门,拿起工具,极不情愿的向集结地走去,等待队长派活儿。清晨劳动时间约两个小时,早饭一般吃得比较瓷实,几乎都是小米饭或窝头,我们知青灶也入乡随俗,只不过早饭前比当地人多一道洗脸刷牙的程序。(现在讲究了,健康知识普及,生活习惯已和城市一样了)上午的劳作是一天的重头戏,时间大概在8:30—1:00,午休二个小时,下午上工约在3:30--天黑为止。清明时节的劳动主要是平整土地,起糞,施肥,我最发愁的是挨家挨户淘厕所,秽物总是不争气的洒在裤腿,灌进鞋里,奇臭难忍,挑到地里只剩半桶,好在大家宽容的接受了。时有鼓励的语言,让我倍受感动,豪言下趟一定挑满,无奈回回如此,令我尴尬不已。有时被分配去种土豆、种南瓜、刨坑儿一类的活还比较高兴。播种时节干的最多的是拉“动旦”(即石头碾子)那时没有播种机,都是“耧种”,由把式摇动耧,使种子均匀的插入松过的土层,我们跟在后面,用“动旦”把土层压实,种子才能生长发芽。这种活儿没有技术含量,分值低,适合我们劳动锻炼。(后来我们才知道,这种活儿我们没来之前都分配给弱智劳力的)郭家庄地处丘陵,土地起伏不平,所以播种很有讲究,上坡时种子斗后倾,用力摇动种子才能出来,下坡时种子斗前倾,须放慢动作,避免流量过大浪费种子,耧把式郭二头不愧为“把式”,根据上、下坡、转弯等地势情况编了“紧三摇,慢三摇,三摇三不摇”的顺口溜,概括了耧种的整个技巧。我们也有技巧,是偷懒的技巧,记得我和雅昌拉动时远远落在后面,为的是“紧三动,慢三动,三动三不动”。结果一周以后,谷苗发芽隔行时有时无,队长识破了我们的伎俩,赶紧采取了补救措施补种,当然后来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了。为此,我们也萌动了制造播种机的想法。(此是后话)

有记载,古秦汉时代谓清明为寒食节,除了禁火冷食外,还有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以后又演绎到以踏青、植树等活动,也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杜牧的《七绝·清明》诗,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春雨、牧童、酒家,诗人匆匆的步履牵引着清明节的诗情。同时也唤起了我对四十年前插队农村生活的回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华胡同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0955 积分:129858 威望:0 精华:131 注册:2008/11/26 19: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18 10:00:00 [只看该作者]

   卢辰朋友清明时节的劳作,所描写的农活历历在目,所有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下子把我带回四十多年前的“昨天”,岁月不饶人,光阴似箭,但仿佛就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事,谢谢卢辰朋友的文章。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开卷有益.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