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的黄土不埋人
一首歌唤起我的回忆,更让我唱响那个年代的追求。九十年代韩磊唱红“走四方”,让我不忘上山下乡走四方。深深地怀念,更让我回忆起当年校园流传的一句鼓舞人心的一句话——哪儿的黄土不埋人!也正是这句话也勾起妹妹的插队之源。
1967年文化大革命主力军发生变化,由红卫兵转变为工人造反派,老三届开始分配工作。66级毕业生分配大搞三线建设,走向三线工厂、矿山与生产建设兵团。由于家庭出身与政治因素则被分配到农场、牧场、农村。而有些人则主动申请奔赴今天有人说被改造的地方。北京主要是北大荒、内蒙草原,这一步先行拉开分配序幕与走向社会的脚步。就是这股潮流将要涌来时,校园里掀起走天下之热潮。一句话更让大家对未来充满斗志与信心——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几位同学去了北大荒,内蒙草原(含67届)之后,“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在校园里流传开来,鼓舞大家吃苦耐劳去奋斗。记得是同班同学在谈话时提出。一位到北大荒的女生接到通知后有点沉闷,笑脸消失,很少聊天。同班一位男士看到她与几位同学站在操场上谈论未来,跑过去高喊:冲锋陷阵,“哪儿的黄土不埋人”。这种走四方的呼喊,让同学们对未来不管是苦还是甜,都意志坚。欢送去北大荒,内蒙草原插队的同学,我们在北京火车站手拉手相会与告别。
我妹妹当时分配到陕西省宝鸡汽车发动机制造厂,不愿意离开北京,由此不服从分配。当时我和她聊天劝她服从分配,去陕西。妹妹死活不听,并表示摆地摊也要守北京。当时我有些生气,并发怒扇了妹妹的脸——“哪儿的黄土不埋人!”母亲看我打妹妹十分生气,并打了我一巴掌。妹妹从那以后再也没分配,我插队太谷没多久,母亲给我写信,让我把妹妹接过来。当年插队可以投亲靠友,没过几天妹妹来到太谷和我在中北岭生产队插队。大队支书将妹妹接到他家安排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