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辽阔的内蒙古 → 思念雨笙


  共有74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思念雨笙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陆鹏九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818 积分:17247 威望:0 精华:65 注册:2008/12/13 11:14:00
思念雨笙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9/7 16:35:00 [只看该作者]

                      思念雨笙  韩英/文2013-8-31

 

 

  人的一生中,有些日子注定是刻骨铭心的,对我来说1965年8月9日终生难忘。那天,我们登上西去的列车,告别亲人、故乡,奔向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当列车在“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歌声中缓缓启动的时候,对亲人的依依不舍、对前程的向往和憧憬交织着。我们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人的一生中,必定会遇到行行色色的人,绝大部分不过是你生命中的过客,而有些人却让你终生难忘,哪怕天各一方或永不再见也终不能忘。

 

  斗转星移,四季交替,转眼半个世纪即将过去。我们已从下乡时的热血青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者。当我们于不惑之年回归故里,当我们闲暇之时回首往事,那些难忘的蹉跎岁月,那些挥之不去的人和事,一幕幕浮现眼前。这其中有欣慰、有感伤、有欢乐、更有苦涩。

 

  在这里,我要写一篇文章怀念与祭奠我的一位早逝的同学。

 

  雨笙,多么浪漫的名字。你可以想见,绵绵细雨中,杨柳依依,茵茵绿野上,笙乐悠扬。其情其境,如诗如画。可惜,名不副实,她一点也不浪漫。相貌平平,身体瘦弱,与世无争,默默无闻。但,在她柔弱的外表下,坚定执着,甚至有些执拗。

 

  记得刚刚下乡的1965年的深秋,内蒙古农村天气已很凉。一天,我们在离住地很远的地方干活。队长号召大家干完活尽可能每人给牛割一捆草带回去。收工后,社员们陆续背着一捆草走了。知青们干活不如社员们快,看看天色已晚,互相招呼着要回去。可是姜雨笙说,没有完成任务不能回去。无论大家怎么劝,她就是不走。大家只好叮嘱她快点割完早点回去。

 

  回到知青点,天已完全黑了。吃过饭,仍不见姜雨笙回来,大家很担心,于是结伙出去找她。当时的内蒙古农村是个未开发未规划的荒凉之地。二三十间土坯房自然形成一个村落,没有院墙更没有街道,远远看去各个村子都一样,很难辩认,何况我们这些新来的人。我们满田遍野地呼唤着她的名字却杳无回音。夜深了我们只好怀着惴惴不安的心回家。第二天,天朦朦亮,彻夜未眠的我们忽然听见踢踢踏踏的脚步声。打开门,只见她蓬乱的头发上沾着草叶,背着一捆湿漉漉的草回来了。大家围上去嘘寒问暖。原来当她割完一捆草,天已黑得无法辩认方向。她发现远处有一闪一闪的亮光,隐隐听见突突突的声音,她判断是拖拉机在耕地,像遇见救星一样朝拖拉机跑去。没想到拖拉机逃也似地跑了。原来拖拉机手是个迷信愚昧的农民,借着拖拉机上微弱的灯光,见黑夜里一个白衣白裤手里挥舞着镰刀的人,以为遇见了鬼,尖叫着跑了。无奈,她只好放下草,坐在地里,过了一个担惊受怕的不眠之夜。天亮了,看清了回家的路,仍不忘那捆惹祸的草,背着回来了。她就是这样一丝不苟的执行命令的人。

 

  为了积极进步,她努力着,想尽一切办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十年浩劫中,全国卷起学毛选的狂热。她除了自己学,还辅导队里一位七十多岁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学。每天收工后,她便去老太太家,不厌其烦的教人家认“为人民服务”几个字。也许大家认为是笑谈,但那毕竟是当时环境下的青涩努力。

 

  1988年政府开始关注知青的命运,允许一个知青可以有一个子女回京。姜雨笙来找我,让我给她女儿办个高中毕业证,以便给女儿在北京找工作时用。我送走了她。没想到这竟是我们的最后一面。

 

  事情是这样的:办手续须填报父母情况。其中父亲一栏引来麻烦。表上她填写的名字中有一个“明”字,而户口本上是“民”字。众所周知,外地人发音不准,内蒙古人前后鼻音不分,即使是自己写名字也乱写,户口本写错是常事。可北京方面办事严格,不认可这种情况。一般的人为求办事顺利,干脆按户口本填上算了,反正也无关紧要。可姜就是不同意。反复说明户口本写错了,她填对了。人家只好让她回内蒙古更改户口本。

 

  她怀着办事不顺的沮丧,拖着疲惫的身子登上了返乡的列车。一路上没有人看见她吃饭下床,没有人听见她说话。当列车行驶到包头时,下铺的人发现她的胳膊腿耷拉下来,人家帮她托扶,才发现肢体已僵硬。就这样,带着遗憾,她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人知道她是谁。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走的。在她身边只有一个小布包,里面的户口本揭示了她的身份,一块啃剩的干面包昭示着她生活的艰辛。她像瞬间即逝的流星,在大地上一划而过。她的灵魂永远留在了那片洒满她汗水与泪水的异地他乡。

   

  我去过姜雨笙的家。她家住在西直门附近的建工学院。父亲是学院的教授,母亲是位漂亮的才女。她家有四个女孩。有文化的父母给他们取名字,在雨、雪、霜、露之后排着笙、笛、箫、筝。实在高雅!我见过一张她三岁时的照片。照片上的她烫着卷曲的头发,身着漂亮的连衣裙,脚蹬小皮靴,神气地站在小汽车旁,俨然一位骄傲的小公主。那是她三岁时随母亲去台湾照的。她的姥爷和戴笠是同学,介绍她母亲加入了军统。就是这个致命的背景,使得她不得不放弃高考远走他乡。最后被时代改造成地地道道的穷困潦倒的农民。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演绎一幕一幕的戏,或真或假,或长或短,或喜或悲。过去的光阴不可能再来,曾经的执着如今或许不值一提。世界就是这样纷扰,人生就是这样沧桑。有些人和事已随风而去,但有些人和事终不能忘。

 

  不知是造化弄人还是性格决定命运,斯人已去,仅以此文慰藉她的在天之灵。愿她在天国里认真而不较真,执着而不执拗。恢复她本来的天性,过上她该过的生活。安息吧!我的同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9/8 11:46:00 [只看该作者]

柔弱姑娘太认真,

夜半草捆都不扔,

为办户口不改字,

可叹早逝作精灵。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草原白雪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9223 积分:48440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11/3/29 13: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9/8 15:19:00 [只看该作者]

扭曲的年代折磨人,悲哀,希望不在有。愿我们的知青朋友在天国能幸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