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1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提篮桥,怎能忘记啊!

11楼
槐乡 发表于:2009/4/18 17:5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天下知青是一家.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2楼
东北福哥 发表于:2009/4/21 12:21:00

  提篮桥,怎能忘记啊(4)


  霍山公园

从提篮桥霍山路口往东走不到200米,马路南侧有一处公园,现在的名称是霍山公园。

霍山公园实在太小了,不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在公园内走满一圈,类似一家私人的花园,可是它在我小时候的心目中却是一个相当大的世界。大概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我的课外活动几乎全在这块地方。那时候公园的正式名称是啥已经记不清了,我们只叫他“小人公园”。(上海话“小人”即小孩,儿童)

 


 

霍山公园里既没有山、没有河流湖泊,也没有动物,只有一座凉亭,一座滑梯和“荡秋千”、“跷跷板”、“踏水车”等一些简陋的玩具,花草树木也不多。可是在那个年代,这些就足够了,在这个闹市中的“世外桃源”里,我们每天玩得很开心,简直是天不黑不回家的。

平时玩得最多的是一种叫“捉俘虏”的游戏。该游戏的玩法是,把人分成两伙,当一方的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对方的背后,并先拍到他的后背,就算逮着他,把他俘虏了,哪方逮的俘虏多就赢了。公园虽然小了点,但是我们玩游戏时可以把战场延伸到公园四周的居民小区内,如公园西侧的桃源里、贤邻别墅、安庆里和人安里,南侧的惠民路、景阳里,北边舟山路、长阳路上的24弄(中国医院)和66弄(兰村)。这些弄堂和弄堂之间都互相连同,就像电影《地道战》那样,到处都是我们的“战场”。

我们经常去霍山公园玩,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离家近,班级同学基本上都居住在公园附近一带。从我家到公园不足200米;二是进公园不用买票,这家公园就如同是我们自家开的,玩得很仗义。我上面有两个哥哥,他们在霍山路小学读书,与霍山公园仅一墙之隔,自然也是这里的常客。

 

霍山公园大门正对着舟山路,呈丁字型,这里可是个热闹的地方。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曾一度是农贸市场、马路菜场。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公园门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当太阳慢慢升起来爬高的时候,菜场渐渐收摊了,但是各种点心、小吃店铺则继续在营业。当时的小吃种类很多,我至今还记得有,大饼油条、山东戗饼、阳春面、豆腐花、粢饭团、甜豆浆咸豆浆、油豆腐细粉汤、生煎馒头、大馄饨小馄饨、酒酿丸子、宁波汤圆、团子、油炸臭豆腐、油盏子、老虎脚爪等。近几年去上海,我发现上海的点心小吃也逐渐“西化”了,除了“麦当劳”“肯德基”“加州牛肉面”等外国进来的,就是“兰州拉面”“北方水饺”“新疆羊肉串”“过桥米线”“四川小吃”等西北、西南口味的,不免感到有点失落。

 

公园背后是惠民路,那里则是另一番景象。靠街的一排用青、红砖相间砌成的花园洋房,掩埋在树丛里,街上冷冷清清,车少人稀,倒是有点“都市里的村庄”的味道。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该公园关闭。直到1980年重新修整,建造休息亭、花架,装修门口,才又正式对外开放了。

 

“文革”中期我去东北下乡,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几乎每年都回沪探亲。当我领着侄女再一次走进公园时才发现,霍山公园原来不简单啊,它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处犹太人在上海的避难处。

 

霍山公园占地3687平方米。1917年,有位叫麦克发的西侨,他联合一伙人向地产公司购置该处土地5.469亩建设此公园,1918年正式对外开放。当时是专供外侨及其儿童和照顾西童的阿妈(华籍保姆)使用,普通中国人不得入内,直到1931年9月始对华人开放。1937年八一三上海事变后,该公园自8月14日下午关闭,直至1938年3月恢复开放,并规定游园对象主要为成人携带儿童,游戏场上设备专供16岁以下少年使用。

 

二战期间,大批犹太难民为逃避法西斯迫害来沪,日本侵略军在提篮桥附近设难民收容所、隔离区限制犹太人行动。此时犹太难民常到此公园休息,夏秋两季尤其众多,园内场地常告客满。1946年元旦起才免费对外开放。


据说,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的父母就埋在该公园内。拉宾生前访问上海时曾表示要将当年犹太人在上海的墓地,即现在的霍山公园买下来。拉宾1995年遇刺身亡后,此事不了了之。

 

 


 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和其他外国游客还是一批批来这里景仰纪念地,以特殊的心情来这里坐上一会儿。图为一批外国游人在公园长椅上小憩

 

当我走进公园,公园里的女贞树、梅花等很美,花丛中有一块不起眼的小石碑,旁边有许多孩子在阳光下玩耍,就像当年的自己。石碑的正面刻着:“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居住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万犹太人逃避法西斯的迫害来到上海,日本侵华当局以犹太难民‘无国籍’为由设立隔离区,对他们的行动加以限制。此区域西起公平路,东至通北路,南起惠民路,北至周家嘴路。”石碑的背面写着:“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居住区碑志。”

 

 

 

 

往事如烟,物是人非,转眼七十年过去了。

如今,看到公园周围一群犹太式建筑,我仿佛还能依稀听到当年日寇的铁蹄声和犹太人的哀叹提篮桥啊,当年,想必你定是把这段历史看得真真切切的,而今,你能否为当年的刀光剑影、血风腥雨的年代作证?!

 

 

 
 霍山公园对面,舟山路上当年犹太人居住区

 

13楼
冷雪峰 发表于:2009/4/21 17:12:00
谁不说俺家乡好!
东北福哥更记牢。
娓娓道来新旧史,
图文并茂情意表。

非常感人的介绍。

我是1983年到上海出了一次公差,那时没有游览什么地方,只到过外滩,对上海太无知了。只知道当时上海的水是最难喝的(我们住在“里弄”的小旅社)……以后再没有机会去观光了,遗憾啊!
14楼
槐乡 发表于:2009/4/21 17:20:00
我对上海的印象,就是感觉街道比较窄,繁华地段界面也不宽,不知是否没走到繁华地段?
共1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664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