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故乡——北大荒
八五二农场
一九六三年的九月,在中山公园音乐堂,聆听了北京市万里副市长的动员报告和黑龙江省的国营八五二农场干部的如实介绍,我们一批热血青年心潮澎湃了,响应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纷纷报名自愿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建设。过了国庆节和中秋节,于十月十二日三百多名北京支青(当年对支援边疆建设青年的称呼,文革后统称为知青)踏上了北去的列车,走向了那片富饶而又神奇的黑土地——北大荒。
我被安排到了国营八五二农场。
八五二农场初期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部农场宝清开荒指挥部,1956年3月13日,当时铁道兵三师代师长黄振荣率领生产股长李海法、计划员甄科、通讯员张寿泉,由当地猎人老孙头作向导进入了人烟稀少的完达山北麓的荒原,风餐露宿,不畏艰辛,历时七天,踏察了南横林子山区和蛤蟆通河;大、小索伦河流域的荒山野岭,3月19日返回宝清县城,并把勘察的情况电告了王振司令员。
随后,陆陆续续调派了一批批的转业官兵来到了这里,加入了开荒建场的艰苦劳动的行列……
1956年6月1日,王震司令员在农场开荒典礼上亲自宣布八五○二农场正式成立了,当时隶属于铁道兵农垦局领导。1956年10月15日农垦局统一单位名称时,改称为八五二农场。
八五二农场位于北纬46°06′30″~46°37′30″东经132°18′~132°54′之间,地处完达山北麓的三江平原上。东部以蛤蟆通河为界与八五三农场相邻;南面在完达山林区里与迎春林业局、八五四农场相接;西面到小森别河与宝清县的朝阳、万金山、尖山子三个乡镇相连;北至挠力河与宝清县的东兴乡隔河想望。是南北长57公里,东西宽46公里土地面积为204.47万亩的大农场。
我在八五二农场五分场近三十年的工作和生活,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融进了北大荒的山山水水,和转业官兵们一起用辛勤的血和汗战天斗地在黑土地上……
我爱北大荒那辽阔的原野、巍峨的群山,我爱那一望无际的麦浪,我爱那堆积成山的大豆和玉米,我更爱北大荒人。在农场我是一名北京知青,在北京我又自豪地称自己是“北大荒人”。所以北大荒——八五二农场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是啊!北大荒的领导和老职工们都没有忘记我们,有机会一定抓紧回去看看他们。逝去的已经不少了,想起来很是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