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蘑菇
63年我上山下乡时,分配到了国营八五二农场,那里可是个非常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它地处完达山脉的北麓,在“三江平原”上的宝清县内以东地区。即有山区,又有丘陵,还有大面积黑土地的平原。从完达山里流出的蛤蟆通河、大索伦河、小索伦河向北流入挠力河,而后在饶河县汇入乌苏里江。这里就是转业官兵在1956年开发北大荒时所建设的一个大农场。
说起这里的丰富物产,那可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作为国家的粮食基地,小麦、玉米、大豆的生产就不说了,山区里更有着丰富的矿业资源和林业资源,我所在的农场里就有三个露天的小煤矿,在向我们提供着生活和取暖用煤呢;山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林木,还有非常丰富的药材和山货。
其他的先不说,就说蘑菇吧,草木发芽开始,漫山遍野都可以找到“蘑菇”的踪迹了。这“蘑菇”的种类和长相可就千奇百怪了,说句玩笑话,当初我们听说北大荒到处都能采到“蘑菇”时,竟把俗称的“狗尿苔”也当成了“蘑菇”呢。后来才知道它们虽然都是菌类植物,而“蘑菇”却是指的食用菌类植物而言。在北大荒类似“蘑菇”长相的菌类植物是相当多的,而且还有不少是有毒的菌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毒蘑菇”。据老同志们讲,毒性最大的要属叫什么“红泥坛子”的“蘑菇”了,这种菌类长得与一般的“蘑菇”一样,也有菌托(既是菌柄,就像是雨伞的伞把儿)和菌伞,是红色的伞盖,还带有黑褐色的斑点,色泽鲜艳非常好看,肉质也很丰厚,人们见了都会口水欲滴。可是听老同志们说,最好别碰它,有些人皮肤过敏,手都会因为中毒而红肿起来。
在这里,真正能吃的蘑菇也是很多的,有直生菌托的,也有侧生菌托的。人们最常见的,也是生长最普遍的就是榛柴蘑了,也叫榛蘑,或者叫榛菇。尤其在盛夏,大雨过后,在山边的榛柴林子里,就能在地上看到大大小小黄褐色圆型伞盖儿的蘑菇,所以人们就把这些蘑菇称之为榛菇了。这种蘑菇与现在市场上卖的“香菇”很相象,不同的是“榛菇”的肉质比较薄,而且蘑菇腿儿(菌托)也比较细。最大的榛蘑,伞盖儿能有水缸子盖儿那么大,小的也有乒乓球那么大,还有没有张开伞盖儿的像是大毛笔头一样的,或是刚刚拱出地面的黄褐色的小圆球……小的蘑菇我们是不采的,但是大一些的榛蘑如果不及时的采摘,过两天就会衰老或是生长很多小虫子了。在市场上销售的干草菇就是和我所说的这种榛菇一样的蘑菇,榛菇晒干后也是黑褐色的蘑菇托和褐色的蘑菇伞,而颜色越淡的就越新鲜些。
除了榛蘑还有一种是麦地蘑菇,尤其是麦收过后,在麦茬地里经常能看到它们,所以人们也叫它是“麦茬菇”。它与榛蘑很相象,只是比榛蘑要小,而且肉质也薄,虽然也能吃,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也会中毒的。老同志们讲,如何辨别是有毒和无毒的蘑菇的方法是;一,有小虫子生长或是爬过的蘑菇肯定是无毒的。二,用力吹蘑菇盖儿里的伞褶,能吹出点音响的蘑菇一般是没有毒的。三,伞盖儿上有粘液的都是有毒的蘑菇……
此外还有一种蘑菇是生长在开垦过的白僵土地上,非常有意思的是这种蘑菇经常是在雷雨过后才拱出地面,所以当地人们就叫这种蘑菇为“雷窝子”。雪白的伞盖儿一般都不打开,又粗又白的伞托被团团的球状伞盖儿紧紧地包着,三五个球状的,大小不一的雪白的蘑菇会特别显眼地拱出地面……我经常在雷雨过后,领着儿子和女儿去生产队的大豆地里采集这种蘑菇,是非常美味的一种。如今在菜市场上也有卖的,他们称之为“草菇”或者是“球菇”,只是比野生的个儿大,却没有野生的鲜嫩好吃呢。
还有一种是侧生菌托的蘑菇,长得像是一把小扇子,它一般生长在大森林中被砍伐倒的椴树的枝干上,所以人们叫它是“椴蘑”,也有叫“圆蘑”或是“玉皇蘑”的。如同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那种人工养殖的蘑菇,但是味道却比较人工养殖的蘑菇好多了。不管是“榛蘑”还是“椴蘑”的采集都是要吃苦的,因为在北大荒的这些时候是蚊子、小咬和瞎蠓最活跃的时候……
另外还有一种蘑菇是我到了北大荒以后吃到的最香、也最鲜嫩的蘑菇,叫“花脸蘑”。那是1968年我和“走资派”、“狗特务”、“地、富、反、坏、右”一起“劳动改造”时,经常排队上山去砍伐林木。有一次我在树林边草甸子里的高草丛中方便时时,突然发现高草丛边缘的矮草地上生长着很多“蘑菇”,只是这些蘑菇的伞盖儿有很浓厚的蓝紫色花斑,伞盖儿的顶部颜色最深,向边缘发展颜色变化并不均匀,非常像是在白色的蘑菇上滴了紫药水,那粗壮的蘑菇腿儿也是紫蓝色的。更为有趣的是;这些蘑菇大大小小的距离都不远形成了一片儿,而且是围着这高草丛转圈生长的。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心理是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发现了这么多的蘑菇,要是能吃的话,我们这二十多个“老黑”们,一顿是吃不完的。害怕是如果这些蘑菇要是有毒的话……我只得小心谨慎地用披肩布垫在手上去采了几棵。拿回到“老黑”的队伍中来,问他们谁知道这是什么蘑菇?能不能吃?我本以为老场长、老书记、还有什么老开荒队员们能认识呢,结果大家都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我不甘心,只得把它们放在了一边,等下工时带回住地,因为有一个东北老人和我住在一起。
没想到,这位老人见到了我采的那么几个“蘑菇”竟然高兴得失了常态,不但笑得堆起了满脸的皱纹,还一边搓动着双手,一边在屋里来回走动着。我问他这是什么蘑菇?他没有直接回答,便从他自己的箱子里拿出了个炒勺到外面去生火了,一会儿,端进来一盘子鸡蛋炒蘑菇,没等他走到近前,已经是香味扑鼻了。他招呼我一起吃,吃到第一口就把我惊呆了,还真的没有吃过这么香的菜呢。不但味道特别的鲜嫩,就好像是放入了很多的“未知素”(就是现在的“味精”),而且还滑润可口……他一边吃着,一边对我说:“小老弟啊,你可发了。你知道这是什么蘑菇吗?这是最上等的蘑菇,它叫‘花脸蘑’,也叫‘圈蘑’。你是不是看见了一大圈子的蘑菇?要是找到它们,多的地方就是用两个大背筐也装不完呢。这种蘑菇可不是年年都生长的,只有在这高温又是暴雨多的年份才可能生长。它们一般都生长在山坡的大草甸子里,那里有高草丛,它的周围才有可能找到这种‘花脸蘑’。供销社里卖的干榛蘑是一元钱一斤,而这种干的花脸蘑可是两元五一斤呢,你说你是不是发了?”
发不发我不管,只要能吃就好。第二天一大早儿,老人就背着一个特别大的背筐走了。我也找了个掰玉米用的背筐与其他“老黑们”一起上山伐木了。中午,我们这些人围在烧开水的大锅旁,非常高兴而又香甜地吃了一顿“盐水煮花脸蘑”……
在北大荒还有一种菌类是非常有名的,它不但好吃,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抗癌作用,那就是“猴头蘑”或是叫“猴头菇”。也与蘑菇一样是担子菌纲的菌类植物,只是没有菌托,它的子实体是球状肉质,并生长着毛状菌丝,形状很像猴子脑袋,因此得名为“猴头蘑”。他们一般生长在活着的柞树上,这里人说他们采到最大的“猴头蘑”能有小面盆那么大的直径呢,而且往往是在这一棵树上采到了一个“猴头蘑”,就会在这棵树的对面的另一棵柞树上采到另外一个“猴头蘑”……
看来北大荒的气候是比较适宜食用菌生长的,除了以上说的蘑菇外,还有很多当地人称呼的像什么“凤尾菇”、“鸡爪菇”、“石花菇”等等,都是可食用的蘑菇呢。
冷兄在北大荒的日子生活特丰富,没少吃野味,我们女生就不行了,不敢独自走远,只是去地里挖些野菜,采些野花插在瓶子里。
我也曾采到过猴头蘑, 它的表面不同于其他蘑菇,毛茸茸的,金黄色的,有一般菇类清香的味道,它的轮廓非常象猴子的头部,由此得名"猴头蘑".
“雷蘑”是我们对它的称呼,但它绝不是马粪包。
它们虽然都是菌类,差别是很大的,“雷蘑”与现在北京市场上卖的“双孢菇”或是被称为“球菇”的蘑菇是一样的,是有菌托的蘑菇,肉质肥厚而鲜嫩,只是我们北大荒野地里的这种蘑菇的外表好象是肥胖人的肚皮,都被快速成长涨开得出现了皮裂斑,出现的是一环环褐色的小爆皮儿。
马粪包是无菌托的菌类,圆球型或是椭圆球型,根部很细小生长初期内部为海绵状实体,成熟后内部为黄褐色孢子粉……
这是双孢菇的照片,雷蘑与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