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1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关于知青这个话题(三)

1楼
虎林远方 发表于:2009/7/31 21:45:00

开卷有益,读书有得。本书的作者把“知青”这个称谓界定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前者特指家庭在城市的、已经从学校毕业、但尚未就业工作的所谓“社会青年”和尚未毕业的在校学生。这些“狭义”上的知青或是响应号召去下乡、或是在轰轰烈烈的“文革”中被强行分配“上山下乡”。其中所说的“老三届”,以及之后陆续从城市的学校毕业去上山下乡的中学生,是这部分“狭义”知青的主体。这部分知青的数量有大约1700万。时间应该从1964年开始算起。但是历史是不能被割断开来研究的,1964年之前还有许多家庭在农村的,高小、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被政府不予分配,或无力分配而返乡务农。这就是所谓的“回乡知青”,这部分回乡知青的数量也不少,数量有大约1200万。时间应该从1953年开始算起。这批“回乡知青”所付出的牺牲和代价更为巨大。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加在一起,就是“广义”上的知青了。这里面也包括了当年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主动要求去边疆的“志愿垦荒队”。

2楼
槐乡 发表于:2009/7/31 21:5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欣赏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梧桐树 发表于:2009/7/31 22:52:00
          我认为“广义”是对的。可以理顺我们的心情。全面的看待这段历史。
4楼
虎林远方 发表于:2009/7/31 23:03:00
谢谢吴兄关注,咱们都是知青,要知道自己的“身世”才行。
5楼
轻舟 发表于:2009/8/1 6:37:00
我们从关心自己那段历史开始,进而扩展开来。
结论:“知青”是为共和国做过不可磨灭贡献的热血青年。
6楼
虎林远方 发表于:2009/8/1 21:57:00
赞同梧桐树老兄的观点,有些人觉得“回乡知青”反正是回家去了,不算什么,这是不公平的。农民家庭省吃俭用的供养出来一个学生,满心指望他脱离黄土地,改变自己家庭几辈子的命运,但是,回乡以后这些有文化的青年,这辈子还是农民。一切的知青政策与他们毫不相关,所以说他们比我们付出的牺牲和代价更为巨大。
7楼
梧桐树 发表于:2009/8/1 23:03:00
以下是引用虎林远方在2009-8-1 21:57:00的发言:
赞同梧桐树老兄的观点,有些人觉得“回乡知青”反正是回家去了,不算什么,这是不公平的。农民家庭省吃俭用的供养出来一个学生,满心指望他脱离黄土地,改变自己家庭几辈子的命运,但是,回乡以后这些有文化的青年,这辈子还是农民。一切的知青政策与他们毫不相关,所以说他们比我们付出的牺牲和代价更为巨大。

                我写过一篇文章“王守义”。阐述的就是这个意思。
      改革开放以来,乡亲们的的生活越来越好。好多回乡知青,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利用国家的好政策,走上了富裕之路。真为他们感到高兴。

8楼
轻舟 发表于:2009/8/2 6:26:00
以下是引用梧桐树在2009-8-1 23:03:00的发言:

                我写过一篇文章“王守义”。阐述的就是这个意思。
      改革开放以来,乡亲们的的生活越来越好。好多回乡知青,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利用国家的好政策,走上了富裕之路。真为他们感到高兴。

赞成您的观点!

9楼
九月菊 发表于:2009/8/3 17:22:00
正确与错误!都已经成为过去!
10楼
轻舟 发表于:2009/8/4 6:34:00
九月菊朋友,谢您回帖,常来家做做。
共1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620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