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北大荒的习俗
——(一)春脱大坯夏修炕
1963年10月,我们是响应党和毛主席号召,志愿报名支援边疆建设,才上山下乡到北大荒农场的。因为当时,立志要扎根边疆,就有了在那里成家立业的打算。中国人对如何在异地求得生存或是安家落户有一句名言为:入乡随俗。所谓入乡随俗,就是使自己适应当地人的生活习俗。
既然想长久地在北大荒农场生活下去,就不能不注意到那里的生活习俗了,因为任何一个地方的生活习俗,都是当地人经过多年的生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虽然北大荒农场当时的组成人员,主要是来自1956年以后的全国各地的转业官兵。但是他们为了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已经适应了在那里的生活条件。并且为我们后来人还创造了很多的生活技能和方式……
尤其是抵抗冬季严寒的本领。他们已经掌握了当地老百姓如何使用木头、泥、草盖房子的本领;那用草辫子拉合成的墙壁能有五、六十公分厚,既挡风寒,又能保温。三、四十公分厚的洋草苫盖的房顶,不但防雨、雪,还特别保温。还有使用大土坯盘的火炕,那可真是又暖和又解乏呢……
我是71年12月,快满三十周岁时才结婚成家的,虽然那时已经分配到了砖瓦房,却依然睡在大土坯搭成的炕上。因为是老同志住过三年的房子了,所以炕洞已经被柴灰封堵得不太好烧了,第二年肯定应该重新修土炕了。
不管是重新修建还是盘个新土炕,都必须是按当地的习俗:“春脱大坯夏修炕”的规律进行了。
什么是“春脱大坯夏修炕”呢?这可是一条非常容易理解,又非常容易记忆和执行的北大荒的习俗了。它说的是;在北大荒为了修理火炕或是房屋,一般都是利用春天,既四月中旬到五月底这段时间里,进行脱坯{土坯是东北地区盖房子和盘炕的材料,当时盘炕还不用烧制好的砖,而土坯不但规格比较大和厚实(有一尺长六寸宽两寸厚),都是用土和成泥再使用做好的模具,一块一块地脱出来的。还因为它比较容易保存热量,所以是东北地区盘炕的最佳选择}的工作了。一是因为这段时间天气已经变暖了。二是在北大荒这段时间里,雨水还比较少,天气比较干燥,是和泥脱的大坯的最好时间。而且晾干的土坯也比较好储藏,只要码放在比较高、又不容易被雨水淋湿的地方就可以了。
到了夏天,天气比较炎热了,人们也不用烧炕取暖了,这时就可以把要修理的土炕拆掉,再用新脱的大土坯重新盘整了。或是只拆炕面,而后把已经堵塞的炕洞里面的柴灰打扫出来,再用新坯盘好炕面,而后用草(麦秸)和的大泥抹上炕面即可。这样的炕不用等到天气变冷,就可以干透了,又可以睡上温暖的热炕了。
如果不是按这样的规律去修理炕,就会比较麻烦了,所以我们这些城市知青也都记住了这样的习俗——“春脱大坯夏修炕”。
我记得炕洞也很有讲究的,直到如今我也不知道炕洞到底有几道烟道,还有那火墙的烟道是什么样子的?(据说弄不好不好烧的,或者出烟不顺,或火墙烧不热。)因为这些活不需要女同志去干。(我指的是在家里)在连队,脱大坯和砖坯的活都干过。
是的,在我们那噶塔砌墙的坯在只是窄了那么一寸。
也有人在炕面坯里加上柴棍儿,但是老同志说那也起不到钢筋的作用,那些柴棍儿被加热后就成了木炭,我比较相信。
因此我在脱坯时,只在炕面坯里加上的是真钢筋,用两根六厘的钢筋就行了,尤其是炕头坯。我在盘自己家的炕时,还找来了不少的报废钢错刀,(我家的前面就是分场的修配所,到处都有好多报废的钢铁)架在炕头坯下面。
盘炕,是个技术活。尤其是烟火道,分为直通型、花格和回龙型,还要根据烧煤还是烧柴草决定进火口与出火口的比例……
回忆起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