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老知青死亡率偏高 政府应予以关注

1楼
知青老亓 发表于:2010/5/10 15:32:00
 

老知青死亡率偏高   政府应予以关注

最近,我与一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老知青聚会,了解到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老知青死亡率偏高。

哈尔滨市一九六四年集体插队到巴彦县龙泉镇平泉村的13名高中生,13名初中生,已经去世5人,死亡率为19.23%。其中1人返城后因火灾死亡,2人脑血管病死亡,2人患癌症死亡。因病死亡的除1人65岁外,其他3人均60岁。近日,又有1名女知青肝腹水,气息奄奄,危在旦夕。

哈尔滨市一九六四年集体插队到巴彦县兴隆镇富源村的9名高中生、33名初中生,已经去世12人,死亡率为28.57%。除1人在农村抗旱时被水车撞死外,均为病逝。我国现在全国人口平均寿命73岁,这些逝世的知青寿命远低于这个水平。另据调查,哈尔滨市第八中学一九六四届高三四班有4名同学插队务农,该班未下乡的43名同学至今去世7人,死亡率较高也仅为16.27%。可见老知青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未下乡的同龄人。

老知青死亡率为什么偏高?一是当年在农村劳动繁重、生活艰苦、积劳成疾;二是返城后,住房、子女求学、就业、结婚、本人下岗问题困扰,压力大,影响了健康;三是晚境不佳,多数老知青都是工人退休,收入较低,有的连医保都没有,如巴彦县因医保没有全省统筹,县财政无力补贴,全县企业退休的8000多名职工都没有医保,其中的老知青当然也没有了。虽然,巴彦县社保局放宽医保政策,允许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但是,对在巴彦企业退休后回哈尔滨的老知青来说,享受这个医保待遇多有不便,门诊不予报销。如果有病须在哈市住院,须先回到县里确诊,在经县医保办批准,在哈住院才能享受医保待遇。显然,突患急症或行动不便的老知青很难享受这个医保待遇了。

老知青是吃苦的一代,拼搏的一代,奉献的一代,他们的光辉业绩永载共和国史册。老知青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越是艰苦越向前,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开拓进取精神,仍人值得当今青年知识分子弘扬光大。

思前想后,我认为政府应关注老知青死亡率偏高的问题,对老知青的生存状况、健康状况做个系统、全面的调查,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老知青经济困难、没有医保或虽有医保但大病难以自负的问题,使老知青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建议人:盛世源


盛世源:哈尔滨市第八中学一九六四年高中毕业后集体插队到巴彦县龙泉镇平泉村,务农8年,曾在县知青办、劳动局从事知青工作13年,2004年在县人大退休。

2楼
槐乡 发表于:2010/5/10 16:56:00
关心老知青们的身体健康,使他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3楼
六八抚顺知青 发表于:2010/5/10 21:17:00

    老知青死亡率为什么偏高?一是当年在农村劳动繁重、生活艰苦、积劳成疾;二是返城后,住房、子女求学、就业、结婚、本人下岗问题困扰,压力大,影响了健康;三是晚境不佳,多数老知青都是工人退休,收入较低,有的连医保都没有,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实际问题。但愿有领导关心这些收入较低,没有医保的 一些实际问题!能得到解决!

4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10/5/11 10:05:00
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真正的重视!
5楼
轻舟 发表于:2010/5/11 10:58:00
以下是引用六八抚顺知青在2010-5-10 21:17:00的发言:

    老知青死亡率为什么偏高?一是当年在农村劳动繁重、生活艰苦、积劳成疾;二是返城后,住房、子女求学、就业、结婚、本人下岗问题困扰,压力大,影响了健康;三是晚境不佳,多数老知青都是工人退休,收入较低,有的连医保都没有,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实际问题。但愿有领导关心这些收入较低,没有医保的 一些实际问题!能得到解决!

6楼
高明屯人 发表于:2010/5/12 9:28:00
以下是引用六八抚顺知青在2010-5-10 21:17:00的发言:

    老知青死亡率为什么偏高?一是当年在农村劳动繁重、生活艰苦、积劳成疾;二是返城后,住房、子女求学、就业、结婚、本人下岗问题困扰,压力大,影响了健康;三是晚境不佳,多数老知青都是工人退休,收入较低,有的连医保都没有,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实际问题。但愿有领导关心这些收入较低,没有医保的 一些实际问题!能得到解决!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