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本身是个枯燥的独立体,但为了表达出一种完整的意思,人们就把相应的文字串联起来形成了能说明白的语言。写手们再把语言合理的运用连接就是一篇令人们脍炙人口的好文章,供人们学习·欣赏。并且有着回味无穷的魅力。
在我们中知网这个家园里有好多能很好的利用文字编辑出吸引人的好文章,这些有才华的兄弟姐妹让我非常的钦佩和敬仰。在赏读大家杰作的同时文字的冲动让我也拿起了尘封已久的笔,开始了文字连接,试着学习·运用·发帖。
我的学生时代是在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和“读书无用” 中度过,文化对我来说所学无几,知识底蕴更无从谈起!然而就是我这样肤浅水平的文字连接却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在《知青·中国》2011年第1期中我的一首小诗《菊》 被期刊的编导采纳,并且把这首小诗镶嵌在由:“叶子知秋”老师拍摄的漂亮的菊花中。就是被编导这样的合理搭配才使这首小诗有了灵性,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应。对我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也是激励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在2012年第二期《知青·中国 》我的一篇文章《鸽子树》(从一件小事中看到一个人较高的素质)又被这期刊的编导采纳,其实我知道这篇文章并不是我的文字连接有独到之处,主要是我的这个选材是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在这篇文章里我写的是我们小区里一对祖孙的生活故事,而这故事里感人的是:这个爷爷在只有十三个月大孙子在大家休息的场地毫无羞涩的撒完尿后竟然很自觉的用纸巾把尿水一点一点的吸干,在用卫生纸把地面擦干净怕把别人家的小孩摔倒弄脏。文章就是在这一件小事中得以升华,使文字有了灵魂。唤醒人们的公义道德意识。这也可能是编导选材的宗旨吧!
在这里我再次的对杂志的编导和所有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表示真诚的谢意!并祝福大家在这家园里开心快乐!让文字的生命源源不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