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1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重操旧业

1楼
回眸白桦林 发表于:2012/12/29 13:27:00

重操旧业

如今,想找一把顺手的刨子干点儿木匠活儿难了。见到装修的木工,一提借刨子;看来不是人家不愿借,是手边真拿不出来;与时俱进了,电动工具程序操作一统天下的时代,我非让人家给找手推刨子,难怪小木匠一脸茫然对鲁班爷不屑一顾的表情。看来不管干什么说什么都得先找准了咱的对话者、合作者是不是在一条代沟里了。我把扫描雷达调整了方位、角度,有戏了,在会干木活儿的50至60年龄组中,目标被发现,工具有,但不知现在放哪儿咱找找的信息。我撒出去的这张捞刨子的小网,肯定会让我的锁定目标着实做一番头脑及四肢体操,他们对我的评价是没事找罪受,净干如今没人干的活儿。在我耐心的等待下,一把尘封了多年的刨子找到了,人家怕又挨折腾还附上一把4分凿子。擦去刨床尘土,磨快刨刃开工在即。

我的工程项目是把家里的切菜墩刨平。一开始筹划就十分藐视这点儿事,觉得没有木工案子把菜墩放地上就开刨呗。工具有了该干了,蹲在工件旁才推了30几下就感觉不对,是不会干了?还是工具不地道?思索当中不觉一直腰身,猛省!以上两条判断错误,是我的身体跟不上溜儿了。工具、工件及劳动场合是不变量;我可是自变量呀。好在还有点儿硬功底外加柔韧性最有利的是将军肚还不大,像当年甩着头上的汗水在自我调整中可把看成容易的一件体力活干成了,看着镜中汗水湿透了衬衣对家人总结一句:悟出来了,我说现在怎么没人干这活儿呢。

刨平的菜墩显出清晰的年轮纹路吸引来儿子的目光,他抚摸着,数着;我在一旁换衣服看着,想着。这菜墩从树到变为日常生活用品比孩子大好几岁呢,那年月一到冬天我的工作伐木成了主业,采木料、伐烧柴,那时环境保护人如今人保护环境。从山上我没少给大伙带菜墩,材质为椴树,大自然形成的原因我们那地方别的适合树种没有,老职工说行咱就来一锯,一颗椴树有时能出十来个像样的菜墩呢,管他开春小蜜蜂有没有蜜源呢。野蛮采伐的恶果我自己就体会了,等我想留一个菜墩时,伐木点已看不到能用的材料了。犯愁啊,机会来了,那天去中午食堂打饭和一个抱着菜墩的本地小青年走碰头,把菜墩给我吧;我的口气是不容商量,那位来了个是给他叔叔留的,我的歪理来了:我就是你叔。转眼我左腋下夹着战利品右手拿着饭盆奔卖饭窗口了。

那时干活儿容易,把菜墩放在案子上刨子一推一会儿两面见光,找个不易被别人发现地方放好,别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行。木工工具我摸过几年,在20连、在师部医院着实练过,76年唐山地震回天津盖临建、80年成家打家具派上了用场,去年20连一批北京知青回老地方看看,发回的一张照片图像为:一个女知青在当年她家门口哭泣。我看到当年的土坯房快倒塌了,歪歪扭扭的门窗及上面斑驳的天蓝色的油漆时不禁落泪了,她家那门、那窗、那屋檐木是我的劳动产品呀!

我的木工家伙这些年东借西借加损坏,只落得平菜墩还得麻烦人借刨子用,可一伸手才知道远不是当年那回事了,人不服年龄不行,不服时代更不行啊。这次刨平的菜墩呀,我注定要使用下去,若干年后用凹了,我还刨得动么?好去处是:来于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舍不得也不行。

<!--EndFragment-->
2楼
鹤鸣 发表于:2012/12/29 18:49:00
回眸白桦林战友的故事讲得非常现实,我们这一代会手推刨子木工活的人本来就不多了,何况我们的下一代会干的就更少了。照理说手艺应该传承呀!
3楼
槐乡 发表于:2012/12/29 20:01:00
年龄不饶人呀!不服老不行了。战友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4楼
北大荒老头 发表于:2012/12/30 0:48:00
终于看到彦津老弟了,出手就是一篇醒世大作!社会进步了,高科技取代了传统工艺,年龄的增长人不服老不行了,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雨后出门,见一洼水,想当年蹭的一跃能跳过去,现在看了又看,得,咱绕过去吧!
5楼
高歌邓 发表于:2012/12/30 9:55:00

   回眸白桦林绝妙的文笔加之三位版主的评捧,我也被此情景感叹了!与时俱进:一位领袖的教诲曾经激励着多少华夏儿女,难怪作者本人也知道使用雷达扫描、卫星定位之类的现代手段,哈哈----!

6楼
寒江 发表于:2012/12/30 12:54:00
身体和手艺永远是属于自己的。时代向前走了,刨子和莱墩很难碰到一起了,鼠标和键盘又是你手上的工具了。使着顺手吗?这不是在你手下又打造出一个新物件----重操旧业的好文章。
7楼
回眸白桦林 发表于:2012/12/30 16:56:00
身体和手艺永远是属于自己的。时代向前走了,刨子和莱墩很难碰到一起了,鼠标和键盘又是你手上的工具了。使着顺手吗?这不是在你手下又打造出一个新物件----重操旧业的好文章。

回复寒江管理:我们的人生轨迹已被历史录入磁盘,只要抓轨功能还行,时不时还能放一段。
8楼
春山秋水 发表于:2012/12/30 19:12:00

我也有做木工的经历,俗话说:少木匠,老铁匠。现在干不动木工活了,但是,木工的工具还没舍得扔。那个知青朋友想用,我可愿意借。但是,得通过快递啊。哈哈!这是我的一个小刨子,大家看一看。这可是紫檀木的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howimg.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楼
国栋 发表于:2012/12/30 19:31:00
     写得真好,带有哲理性,从东北回来后我也干了半年多临时木匠,也是东借一把刨子、西借一把锯,哪会呀,跟着师傅后边比划,半年的时间会做窗户、门了,家伙是置办齐了。等参加工作后还忙里偷闲打了一整套家具。现在呢?家伙是早不知上哪去了。
10楼
回眸白桦林 发表于:2012/12/30 20:19:00
以下是引用北大荒老头在2012-12-30 0:48:00的发言:
终于看到彦津老弟了,出手就是一篇醒世大作!社会进步了,高科技取代了传统工艺,年龄的增长人不服老不行了,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雨后出门,见一洼水,想当年蹭的一跃能跳过去,现在看了又看,得,咱绕过去吧老哥鼓励了。您看看,我刚想起点儿陈芝麻烂谷子抖落抖落呗。老头并未老,乒乓球可不是一般腿脚能玩的。

共1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