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北大荒(一)
——五十年巨变
五十年前,既1963年10月,我们一批热血的北京青年,响应了党和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建设,到了黑龙江省宝清县境内的国营八五二农场。
那里是我由学生年代,步入五彩缤纷社会的开始……是我脱离父母庇佑,自力更生的开始……
从那时起,陆陆续续的,还有很多的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和哈尔滨的知青青年来到了这个农场。我们这些城市的知识青年,也都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融进了北大荒的山山水水,与当年的转业官兵们、山东移民们一起,用辛勤的血和汗,战天斗地在了黑土地上……
后来,大批城市知青都返城了。我却因为与当地的姑娘结了婚,而不能返回北京……一直到1989年,也就是我在北大荒农场工作了二十六年后,因为工作调动,才离开北大荒,到了河北唐山任教了。又因为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不成功,而落下了残疾,才因为疾病而提前退休回了北京……
五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当年的知青们,虽然都陆续地返回了各大城市,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年迈而退休了。然而,我们却没有忘记与北大荒结下的深情厚意……所以,经常有当年的知青们,成帮结伙地重返北大荒去探望了。
我虽然因为腰椎也出现了病态,下肢行动受限,只能靠双拐和轮椅运动,还是非常想再回北大荒去探望。探望那——我们曾经耕耘过的土地;看望那——我们曾经工作与生活过的住区;看望那——我们曾经一起生活与战斗过的老同志……
儿子支持了我的愿望,特地向工作单位请了假,而开着自己的小汽车,拉着我和他妈妈,并且带着他那五岁的小女儿,一起回北大荒农场看望了……
八月一号清晨,我们从北京出发了。由于我的身体状况与生活习性(因为下肢无力,只能使用坐便排泄大小便。我是回民,只能在清真饭馆就餐),所以在沈阳、哈尔滨各住宿一个晚上,于四日到达了八五二农场总场部。
真没有想到,八五二农场的总场部,已经变成了非常繁华、非常气派、非常现代化的一座城镇了。原来的记忆,统统的找不到了影踪……不仅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好大面积的广场,也都是水泥铺就的地面……宽阔的公路上,如同北京一样,日夜都是车水马龙的……我们住的宾馆,都是现代化的设备,一点都不次于沈阳和哈尔滨的大宾馆……
尤其是夜间,华灯辉煌,楼宇通亮,休闲的人们多在广场上信步与纳凉了……
变化真大!
有点儿小城镇的意思。
北大荒现在发展的很快,各个农场场部都很有钱,单说胜利农场每年收地租就达四个亿左右。
每年都有不少知青回访北大荒,接待知青的都是老连队的老职工。农场根本就不管,老职工们为此都很有意见:“农场有那么多钱,招待知青一顿饭都做不到,想到初,没有知青们开荒建点,能有农场现在这样吗?”而知青们也都感到心寒。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32784014741916083.jpg:
胜利农场水上公园
非常感谢你的祝福了!!
又看到冷雪峰大哥的长篇建楼了!您的“回访北大荒——五十年巨变”,刚开头,就深深吸引着我。
我们是山西插队知青,对于黑土地北大荒的传奇早就听说过,虽然我前年去过三江平原的农垦局,中国的大粮仓,但是走马观花只看个大概,对于北大荒的真实感受没有领略到。
而您这次以带病之身,吃住不便的困难,坚持回访,而且图文并茂的发帖介绍回访过程,一定会使我们知青欣赏、体验,犹如身临其境,回到北大荒的过去、现在!
真诚感谢您的发帖!恭候下文了。
我去过华西村,那里的生活环境的确比城里好,但许多村里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品味却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