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jpg:

如果说,泸沽湖给予我的是静谧之美,卡瓦格博给予我的是敬畏之美,那么,普达措和香格里拉大峡谷给予我的便是一种荒野之美。
不论是静谧之美、敬畏之美还是荒野之美,滇西北的美丽都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大气之美,浪漫之美。
没有人工修剪的草坪,只有自生自灭的乔冠,看不见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坡谷湿地上,映入你眼帘的是苍凉、浑厚、深邃;是博大、空灵、超凡脱俗。香格里拉的荒野,编织着悠远的神话,摇曳着惊心动魄的美丽。荒野不荒,荒野很美,没有人能在这种美丽面前无动于衷。
有人说:那里有你想象的一切,也有你想象之外的一切。当我们驻足荒野,让心灵与山水对话,当我们感悟美丽,思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时,我想说,荒野之美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一座课堂,荒野给以我的,不仅是一种视觉之美,更是一种感悟之美,一种生命之美。
天至蓝,水至碧,雪山的洁白与草甸的嫩绿相互交辉,秘境的神奇与传说的虔诚动人心脾,青山泼黛,犹如天然氧吧,水色澄碧,胜似高原明珠。没有雕琢的虚荣,没有刻意的做作,只有憾人的原始之美,从喧嚣繁杂的都市来到广袤古朴的荒野,我真有点不想回去了,又怎能不做 “曾经此地难为景,除却荒野不动情”之叹呢?
洪荒未辟的远古,荒野是吞噬人类的野兽;现代文明社会,荒野则是营养我们精神世界的滋补。日益恶化的环境迫使我们在思考,开发荒野,征服自然,到底是拓展了我们的活动空间还是毁灭了未来的生存希望?当我们解决了温饱,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台上眺望荒野,我们终于明白了,保护荒野之美,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发展之需。
荒野是世界的本来面貌,荒野的美感既是对违背自然规律行为的否定,也是现代人精神上的返祖。人们从开发荒野到保护荒野,从畏惧荒野到欣赏荒野,人类文明也在这其中向着更高阶段迈进。
如今,走入荒野是要花钱的,而荒野之美的欣赏也成了一件代价昂贵的奢侈品。我珍惜偶尔走进荒野的每一次机会,更愿我们周围多一点荒野情调,愿我们所有人都能懂得:荒野是世界完整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属都湖,水面15平方公里,四周青山郁郁,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标题-1 副本.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标题-2 副本.jpg:
滇西北的“原生态”美,在“如歌”的照片中展现出来了一角;短短的一篇文字,反映出对环境保护的一片深情。
回想我们在兵团的时候,斩过多少坝、开过多少山、砍了多少树、烧了多少坡,可以说在那个年代,生存是第一位的,“战略物资”——橡胶,是比生态、环境更重要的。同时我们对自己“破坏了大自然”这一点是毫无意识的。就像八十年代的广东、沿海,引进的同时污染了水源、空气是一样的。
“如歌”说得好:“洪荒未辟的远古,荒野是吞噬人类的野兽;现代文明社会,荒野则是营养我们精神世界的滋补。日益恶化的环境迫使我们在思考,开发荒野,征服自然,到底是拓展了我们的活动空间还是毁灭了未来的生存希望?当我们解决了温饱,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台上眺望荒野,我们终于明白了,保护荒野之美,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发展之需。”
保护环境,造福人类,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