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八营九连的刘静同志投来的参加文物展览征集的当年一张离开北京时的老照片。经和他本人协商先发在“红河魂”上。
希望我们十六团的战友们积极行动起来,把自己珍藏的文物及老照片献出来(用现代网上流行语讲叫‘晾出来’)参加文物的征集工作。
希望这张照片的刊载能起到我们和刘静协商刊载时的共同心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09.09.10.
【推荐、文物征集、照片类】
照片持有人:四师十六团八营九连刘静。
征集文物编号: 16——8——z0001.
照片持有人对照片的说明:
这张照片是六九年五月二十四日我去云南河口时在北京站和送行的高中同学的合影。(我们班共有三十八名同学,大部分去了内蒙和山西插队,分在北京工矿企业的仅三人,这是其中的两位到北京站给我送行。)这是那个年代最普通不过的一张照片。上海产120相机拍的。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拍照的取景和技术都谈不上入流。但放在今天看却有它的意义。
照片的背景是北京站的候车大厅,墙上还有当年最“流行”的大字标语(xxx指示xx)。照片正右面有“付统帅”的题字。照片的背面是本人写的两行字“正是离人情切处,别时容易见时难”下面写着“1969年5.24离京”。
1、这张照片肯定是当年离京时和同学的合影。(本人还有一张同一地点和我俩个姐姐的合影能作为佐证)2、因为开车的时间是中午十二点以后,火车在一号站台发车,如果背对着火车车厢是逆光,那时国产120相机没有闪光装置,逆光拍照怕效果不好,加上站台上都是送行的人,为了躲开人群所以取了那个地方(但就是这两怕,没有记录下当年我们离京去云南时亲朋好友在北京站给我们送行的场面,也算是遗憾吧)。3、照片中间一人为本人。照片经翻拍后,在电脑上放大,明显能看出左上衣兜上有和衣服不同颜色的一块地方,其大小比例和我们每个人发的“屯垦戍边”牌牌一样,我觉得当时本人一定带着那块牌牌。(因为上下车是要凭着那个标志的。)可惜的是一、相机像素不高,二、不是彩色的,不能准确的判断出来。
在北京知青赴云南四十年之际,本人将珍藏四十年的离京照片拿出来参加展览会的文物征集,也算是为这次活动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和尽一点力。
09.09.07.
老照片就是我们的历史写照,要把它保存好就是对历史的尊重。
也晒晒我的照片吧。
先来一张我在河口农场第三中学(三营中学)家门口的老照片。照片是1978年照的,照片中自左至右是我弟弟(三营七连的,新成都,两年前在成都病故)、抱着儿子的我(我最先是曼峨一队的,老成都)和我老婆(最先在三营八连,后来调到小学校)。老婆身旁就是我的住房,身后是自己盖的茅草厨房和鹅棚,厨房外还有两只用来放木料的马叉,那是盖厨房劈木料的工具,前面的一只鸡是自己养的。身旁还可见晾晒的衣服,那衣服收下来要抖一抖,看一看,因为老有大红蚂蚁从上边爬过。在照片画面以外的右边,即晾晒的衣服的右前方有原先部队留下来的一株夜来香,夜里花开时,香味浓郁醉人。
当年弄卷胶卷不易啊,照张相当然也很不易,所以一般人很难有照场景的意识,能有送别的相片就很不错了。
我看这张照片保存的还是不错的,经压缩传在网上还很清楚,如果不经压缩,胸牌经后期也许可以放大看清楚,下次有机会可以给我试试。
这张照片的一个看点是林 彪的题词,这题词就是历史痕迹,说明了年代时间在1971年以前,很重要的。
三营中学的照片是在原71分队吗?某部71分队在三队山脚下,
三队曾多次帮71分队收稻,建立深厚感情.我们3队知青因嘴谗,也多次到71分队
蹭饭(71分队伙食好,慷慨招待我们),因此对那里很熟.非常怀念71分队.
北京.成都知青喜结连理,老两口至今感情很好,让人感动.成为佳话.两人同在
北京,很关心"红河魂",儿子学有所成,非常幸福.祝你们保重,也希望继续关注.支持
知青网这个新家和三营知青工作!发挥余热! ------彩云追(忆)(岁)月月
很珍贵的一家三口的照片,四十年后再细细品味,别有感受呢。
74年 重庆、北京知青在河口曼峨3队留影
前排左起:刘世勤(重庆)闫宗朝(北京)李家学(重庆)刘福云(湖南) 张国泰、陈刚、张华生(重庆) 后排左起:吕佳林(北京)柯长青(重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6213-5.jpg:
91年6月在重庆江北外贸宾馆与重庆知青合影
一排左起:张华生、刘志明、小国、李家学、吕佳林
二排左起:卢亚美、杨蓉芳、董国光、何有蓉、马光惠、
三排左起:柯长青、蒋世源、刘世勤、陈台胜、张国泰、张子清
对不起,6:因不是云南知青,略,7:小国夫人,也不是我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