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冬日,有幸参加了中国文联组织的台湾环岛游,着实令我兴奋许久,有连战的“破冰之旅”奠基,我也斗胆把这次台湾游称之为是“圆梦之旅”吧!
把需要的材料恭恭敬敬地交给出入境管理的警察同志时还是有些惴惴的,仔细反省自己还真没做过什么不利于两岸关系的事,就算以前朗诵过“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台湾人民也不会与我计较,何况现在执政的已不是蒋家后代,蒋氏父子如今已躺在桃园的慈湖边安眠。拿到《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时比拿到出国护照及《大陆居民往来港澳通行证》时要激动得多,小心放好,仿佛揣着个十世单传的孩子。
运气不错,我坐在靠舷窗的位置,能够最早看到宝岛。《鼓浪屿之歌》中唱道:“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我渴望, 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 台湾虽然不算是我家乡,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与歌词中唱的一样,急切的想见到台湾。一开始降落,就迫不及待地透过舷窗俯瞰地面。穿过雪白的云层,海岸线逐渐清晰,终于越过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了!
我看到起伏绵延的山脉,河流,再往下,看到田地、村庄、房屋┅┅贪婪地看着,陌生而又熟悉,这就是台湾,与大陆有什么不同么?只不过北京是寒冷的冬日,一片浑黄苍凉,这里葱翠碧绿。在机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青天白日旗,恍惚觉得自己置身于影片中,有种新鲜却不真实的感觉,心情也复杂起来。
骤然又看到停机坪上几架飞机尾翼上绚丽的梅花标志,那是中国文人的挚爱,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梅花以它清雅俊逸的风度、冰肌玉骨的高洁品格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听说它在台湾被尊崇为“国花”(称为“岛花”更合适),受到民众的喜爱,后来在街头广告、旅游车上都看到了梅花的标志。相似的文化认同,让人顿生出几分亲切感。
好像有首歌叫《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确如此,出机场后,好客的雨丝就一直追随者我们,不离不弃。望着雨水清洗的都市,不知怎么想起“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诗句,但不是朝雨,已过正午了,也不是垂柳,是挺拔的热带树木。浓淡相宜的绿色和清新的空气让人忘却了旅途的疲劳。这就是台北,与我想象中的台北相似却又不同。 在旅游车上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全神贯注地望着车窗外的风景,不停地拍摄,生怕漏过一个景致。我想他们也和我一样,急切地想了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的究竟是些什么。 视野中的台北应该说是一个成熟的都市,街道纵横,屋舍林立,商旅云集,熙熙攘攘。城市规模虽不能与北京上海比,但公路四通八达,车水马龙,摩托车尤其多,呼啸而来,却也十分遵守交通规则,没看到有闯红灯的,秩序井然。公交车很多,高峰期也人满为患。台北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捷运系统,其实就是地铁,由于多地震,捷运多为地上工程。票价不像北京一票制,而要在自动售票机上点出上车与到达的站名后,显示票价,一站通常是二十元新台币,(我们入台时是1元人民币兑4.57新台币)两站就是四十元,七八站是五十元,价格比北京贵些。除了收硬币也收一百元的纸币,投币后会掉出一个与硬币一样的蓝色塑料币,这就是地铁票。第一次乘坐时我还闹了个笑话,投币后听到叮咚一声,以为钱又掉出来了,大呼怎么回事。出租车很多,大都是黄色,起价70元。我注意了一下,基本上是日系车:凯美瑞和天籁。后来在停车场看到的也多为日系车,我想不至于是崇尚,大概是出于节油的目的吧。 台湾的街道命名,各地大同小异,都有中华、中山、中正路;还有忠孝路、民权路、民生路、复兴路、建国路等;也有一些大陆各省市的地名,如广州街、浙江街、承德路等,看着很熟悉。有人说这表示蒋介石有反攻大陸之心,也有人说是当初从日本手中接收台湾时,百姓不知亡国之恨,还有用日本姓名和地名的,所以一律都改成此类地名,是让台湾百姓牢记自己是华夏子民。不管是哪种用意,客观上是起到了弘扬中国传统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