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被子使出了一身汗
在生产三连时,我们20个北京同学还在一起,同学们互相帮助,衣服被子脏了时有女同学发扬风格,为我这五尺高的男子汉洗衣缝被。可是,没有多久,大家就分开了,我调到水工队,在这方面就傻眼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拆洗被子时的狼狈状况。
来水工队,就是每天和机井打交道,抢修保养机器,衣服就脏的特别快,当然被子也就跟着黑了。
这天休息,同屋的伙伴有的串门、有的找女朋友、有的上奇台县城玩去了。昨天晚上我就下了决心要今天拆洗被子。
一早起来就忙活开了,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拆被子,我的心情很好,自己为自己自豪,并且说干就干了。拆得真快,不一会儿,就使被里和被面分了家,学着在家看过妈妈的样子,用两个脸盆分别用洗衣粉泡上了被子的里和面。我上机井上去挑好了水,就坐下来,专心地洗起了被子。
洗被子没有过多长时间,因为我有劲,也看过妈妈过去洗被时的方法,先洗好了两边被头,再多搓了几遍,就洗的很干净了。清洗时也方便,三遍漂洗过后的水很干净了,没有了脏水和泡沫。我晾到外面时,还很得意自己真不错呢。
谁知在缝被子时竟累出了一身汗。
首先我不会在单人床上缝被子,怎么办?我向同连队的家属们打听了一下,这一打听,竟有人要来为我缝。真不好意思,不行!我一定要自己缝!
知道了方法,就方便多了。我按老职工教我的方法,先把被里的面朝内、按长的方向对迭起来,把两个边朝外,连着的那一侧向里平铺在床上。再把被套棉花也如此对迭好放在上面,方向和方法一致。最后把被面按面朝内对迭好后,按同方向铺在叠好棉套中间。这样就是靠里面的一侧是齐的,其它三面的边都可以看清留好边角。
在缝的时候,把最底下的被里双层的下一层翻上最上面,能包住棉套最上面,使其对齐。掀开最上面的三层——即被里、棉套、被面,叠起来,就能缝下面的被子一边了,缝好之后,再整个翻过被子来,好缝对侧。这时,我发现自己翻不动了,我又使了一次劲,这一下子把我的床单一起翻了起来。哎!我把被子和床单缝到一起了!真够呛!我真是笨!
我只好又重新拆了下来,再次一针一线地缝。不过,我有了教训,我灵机一动,把床单上铺了几张报纸,这回再缝时针遇到报纸我就有了感觉。解决了这个难题,我就顺利多了。还是真累!我不会像女同志那样用顶针,所以用自己的手指头硬顶针,手上被顶的很疼。针到被子下面时,看不到,不小心被扎了几针,手上出血了,还好,没有弄到被子上。
缝完两个大边时我很高兴,再把被子转过来缝另两边时,才发现有一边短一点,被里盖不住被面,怎么办?重新再折,那就要一切从头开始了。没有关系,折!我发现折得很快,缝的真慢!
重新缝时我特别小心地看好了上下、左右的距离,使被套和面子放到正中间,这一次终于缝好了,当我缝完最后一针时,头上还真有了汗。我顾不上擦汗,打开被子想迭好,才发现被子正中间鼓出了一条包,我立即明白了是由于自己的被里绷的太紧了的缘故。我感觉自己太累了,被子也能盖,就放弃了再次折被子的念头。能盖了就行!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从那以后,我一点也不发怵缝被子了,而且越缝越好。一直到我结了婚,我爱人看到我自己在缝被子时,还称赞我缝的被子又平又好,很多人都说我能在单人床上缝被子是一个能手,可是他们那里知道当年我为缝被子而付出的辛苦!
转自《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
说起做针线活我真得感谢我的老师和父母。还在小学上手工劳动课的时候,老师便指导每个学生设计、缝制一个个小小针线包,从此开始接触了针与线。从钉扣子、补袜子开始,每次假期中父母都要求我们将自己破损了的衣裤、袜子洗干净缝补好。当然万事起头难,看着妈妈补的补丁平平整整,看似很很容易,于是自己动手。第一次为自己的裤子缝上了膝盖处的补丁,看看手艺也不比妈妈的差。不曾想那两支脚却如何也过不去裤腿,原来补丁连同裤子的前后扇全都缝在了一起。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经验,我终于有掌握了一项生活技能。这在我参加工作后、乃至远赴新疆期间,在独立生活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深刻,俗话说:“没钱是不能的,金钱不是万能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常抓不懈。
我们的前辈没有给我们提供很多、很好的物质财富,让我们自小养尊处优。却为我们创造和提供了那样多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让我们拥有了终身享用不完的知识与精神力量。
当今,上上下下都在讲“教育为本”和“强化素质教育”等等,那么这“本”与“素质”在此又究竟为何物?我觉得作为家庭教育倒是应该总结经验,多培养孩子们一些生存能力和困境中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