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南疆喀什和阿图什的无花果开始成熟了。人们习惯用老乡的叫法称呼它“安居尔”,有种押韵的幽香。乌鲁木齐的商贩们也忙活起来。顶着码齐的金黄果实的托盘,走街串巷吆喝:“安居尔,安居尔,塔特勒克!(维吾尔语‘甜得很’)
无花果味道清香甜蜜,甜而不腻,吃完后口齿留香。它的营养价值颇高,晾制成干后,果肉会凝结成糖胶状。因此,在民间人们称它“树上的糖包子”。熟透的无花果从芯里散发出一种清幽的甜香,放在家中满屋生香。新疆无花果好吃。尤以阿图什为胜,与当地的木纳格葡萄一同闻名遐迩。
吃无花果还有诀窍!这是我在南疆学到的一课。老乡小心地一手托起一个无花果先吹吹浮土,另一手拍三下,果子周围裂开了口儿,露出满腹蜜籽儿。“这拍的力道要掌握好,拍狠了,就稀烂了;拍轻了嘛,白费功夫。”老乡还道出拍打的缘由:“安居尔皮子不太甜,拍过的味道均匀了,更香甜。”
2009年我又一次回到第二故乡时,在和田有幸吃到了无花果王结的果实。这棵古树占地一亩,有五百多岁了。走近,我发现它并不高,但树枝蔓延得很远,几乎构成了一个小丛林。这棵无花果王每年可以结果实上万颗。有些老树枝不堪重负,几近折腰。无花果王与别家不同,果熟期很长,深秋依然硕果累累,远远飘香。要论滋味,许是即摘即食的缘故,我觉得这无花果王的果实更为清甜。
这棵树王早已成为当地一景,亦是旅游宣传册中“去和田看三棵树”中的一棵。据说,围着无花果王逆时针转几圈,能带来好运。而依仗这棵无花果树王,当地人也真的有了好运气,这些年发展旅游业,老乡们的日子好过多了。
其实,与无花果王初次谋面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次去和田出差时,我和另两位同事到和田市周边顺便寻访百岁老人。当时,地形不熟,一路全凭向老乡打听指路。到了一地,一位白须老者告诉我们,他们村没有百岁老人,倒是有更稀罕的东西。他便将我们引到无花果树王前。
起初,我们并未看出眼前的大片秃树竟是是一株树。冬季,没有了叶片的掩护,古树更显沧桑虬劲,岁月一时间显得苍白无力。老者自豪地伸出手指比划:“它跟五百个百岁老人一样,我爷爷的爷爷都吃过他的果子,”
有人说,和田的玉石是玉龙。喀什河的水好。有了好水,还出美女和百岁老人,而那棵树王更得水之赐福。很难想象,在这个沙尘肆虐的地方,集纳了这么多美好。一棵树王,足以滋养一方人的心田。
祝愿第二故乡的人们生活就像无花果实一样甜蜜美满!
我只是吃过干的无花果,新鲜的没有见过,更没有吃过!感谢楼主的介绍,使我非常向往!有机会我会注意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