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王宏君报道) 4月24日,从首都北京传来好消息:由新疆阿克苏柯坪县农业局组织申报的柯坪恰玛古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标志着柯坪恰玛古有了自己的身份标签。
柯坪县恰玛古闻名天山南北,与柯坪红枣、羊肉一起,并称为“柯坪三宝”。目前,恰玛古除了传统食用外,还被开发成蜜膏、口服液、胶囊等产品上市销售。此次柯坪恰玛古地理标志申请保护区域范围为阿恰勒乡吐拉村、喀拉玛村等7个行政村,种植区保护面积为13482公顷,年产量在9000吨以上。通过地理标志申请保护,有效地保护柯坪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发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标杆,探索出了农民增收的新模式。同时,对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和促进旅游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绿色动力”作用。
天津的蔓菁(恰玛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any0001_副本.jpg:
恰玛古炖羊肉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n3144_副本.jpg:
恰玛古做的雍当
看了散淡山人图文并茂新疆美食真好,新疆地大物博,各个地区民族特色食品大径相同,恰玛古好像在北疆叫古博尔,
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小白萝卜。不知对不对,谢谢了。
恰玛古,一种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极为熟悉的植物,南疆许多地区的维吾尔族人甚至将其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新疆人民食用恰玛古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恰玛古在当地少数民族心中的份量就如同汉族人看待人参一样,不同的是恰玛古可以天天食用也不会上火,因此维吾尔族人将恰玛古称做长寿圣果。
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如果向当地人问起恰玛古,您一定会听到许多神话般的传奇故事,两千多年来,在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恰玛古治病强身的故事。在《大医典》等多部维、汉医典中都分别对恰玛古的保健、治病功效作了详细的介绍。
至今,维吾尔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每到月圆之夜,用木刀把还长在地里的恰玛古带叶削开一个上盖,挖去中间一部分果肉,放入一小块冰糖,再盖好削开的上盖仍令其长在地里,于是这吸收了月亮精华的恰玛古,会自然渗出少许甘露般的液汁,这汁液就是治病强身的良药,每天做数枚这样的恰玛古,在早上日出之前,用小木勺舀出清澈的汁液倒入木碗中,长期服用可润肺解毒、清肝明目、填精壮肾、通便利尿、生发美容、筋骨强健、百病不生。恰玛古,一种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极为熟悉的植物,南疆许多地区的维吾尔族人甚至将其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它出自“西番吐谷浑”,估计是张骞通西域时传入。《后汉书·桓帝纪》记载:“永兴二年六月(公元154年)蝗灾为害,诏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传说诸葛亮行军时,部队所驻之处,命士兵种此以为军食,因此四川及湖北江陵一带,称其为“诸葛菜”。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黄黄芜菁花,桃李事亦毕”的诗句,由此可见,蔓菁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相当悠久。
《辞海》(1999年版)解释“蔓菁”即芜菁:“直根肥大,质较萝卜致密,有甜味,呈圆形、扁圆形或圆锥形……根和叶作蔬菜,鲜食或盐腌、制干后食用,也可作饲料。”这一看才明白,我所见到的蔓菁仅是高产的扁圆形一种,知其一未知其二,蔓菁还真有圆形、萝卜(圆锥)形状的,小个子萝卜形大约是不高产的。这正如长茄子、圆茄子,都是茄子;癞葡萄、锦荔枝,纺锤形、长筒形,都是苦瓜。但是,芥疙瘩、苤蓝、萝卜绝不是蔓菁,蔓菁就是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