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还只是个‘下医’,够不上‘中医’。”张伯礼的开场白,令大家一愣。“按照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说法,医生共分三个层次,即‘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当前,我还仅仅是个能治疗已发疾病的‘下级医生’,因此还谈不上‘中医’。但是如果大家能理解‘治未病’的理念,防病于先、坚持健康养生,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上医’。”张伯礼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以“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为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传统的“未雨绸缪防病于先”健康养生观念。
张伯礼介绍,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这些困扰人类的疾患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不良生活习惯点滴集聚引起。而对工作压力大、生活起居及饮食不规律的现代人来说,应把养生理念时刻贯穿到生活当中,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起居、坚五脏而通经络”,同时,保持自身心态平和、淡泊宁静。例如,应对甲型H1N1流感,市民完全不必盲目进补或者服用板蓝根等药物增强抵抗力,只要做到勤洗手多通风就好。“有针对性的调理、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就是最好的预防。”张院士表示。
张伯礼结合天津人的生活方式讲到,“我们现在的饮食是不健康的。例如,食盐的摄入量一天5克即可,但是我们天津人平均是13克,超量太多了,过咸;现在的人吃甜的东西、油腻大的东西太多,应限制摄入;应该清淡,一般要营养荤素搭配,可以多吃几次每次少吃一点,不要吃得太饱了但也不要老饿着,这些都是生活方式问题。”
一个半小时的报告让市民群众感到意犹未尽,踊跃举手提问。张伯礼院士耐心的回答了市民群众的各种问题,并传授了自己的独家养生秘籍。“饮食上,荤素搭配、不挑不拣,根据季节气候选择食物,如夏天应多吃苦瓜,喝绿豆汤。主食摄入应保持粗细均衡,不饥不饱。中老年人每天早晨一杯凉白开,早晚散步30分钟,一周五次,以微微出汗为最佳。”大家纷纷表示,张伯礼的报告通俗易懂,我们要按院士传授的方法养生,争取“成为自己的‘上医’”。
老教授说得对,让每个人都争取“成为自己的‘上医’”……
对于健康的知识,我们一定要学到、悟到、做到。
恭喜香茶姐……
谢谢香茶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