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波罗飞船
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工程,始于1961年5月,结束于1972年12月,历时11年7个月。阿波罗计划的目的是把人送上月球,实现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并为载人行星探险做技术准备。阿波罗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部分组成,发射上升段时还有救生塔。飞船总重量约50吨,高约16米,连同救生塔约25米。其中指挥舱为圆锥形,高3.5米,底部直径3.9米,重约6吨;服务舱是一个直径为3.9米、高7.6米的圆柱体,重约25吨;而登月舱高6.9米,宽4.3米,重14吨。
阿波罗计划载人登月的技术途径是选用月球轨道交会方案,即将一艘载有3名航天员的飞船发射到月球轨道上,然后2名航天员乘登月舱在月面上降落,进行月面探险。另一名航天员仍留在指挥舱中绕月球轨道飞行,并进行科学实验。返回时,在月面上的2名航天员启动登月舱的上升段发动机,飞上月球轨道,与指挥舱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进入指挥舱后,抛弃登月舱的上升段,脱离月球轨道返回地球。在再入大气层前,抛弃服务舱,仅指挥舱在太平洋上溅落。
阿波罗飞船研制出来后,相继进行过6次无人亚轨道和环地轨道飞行、一次环地飞行、3次载人环月飞行,最后才正式进行了登月飞行。1968年10月11日发射的阿波罗-7是第一艘载3名航天员的阿波罗飞船。在此之前,阿波罗计划中只做了不载人的飞行试验。自阿波罗-7起,到阿波罗-18为止,美国发射了12艘载人阿波罗飞船。
2.航天飞机
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
苏联开发了他们自己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暴风雪号(Buran),外观几乎与美国航天飞机一模一样。1988年11月15日莫斯科时间清晨6点正,暴风雪号从位于哈萨克草原上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上天,成功地完成了首次无人驾驶自动近地和着陆的试验飞行。遗憾的是,它在2002年的飞机棚倒塌中损坏了。
3.双子星号飞船
为把登月作为载人航天的发展目标,NASA花了两年时间来设计第二代飞船,即双子星(Gemini)飞船。双子星号飞船从1965年3月到1966年11月共进行10次载人飞行,主要是在轨道上进行机动飞行、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试作舱外活动等。飞船由座舱和设备舱两个舱段组成。座舱分为密封和非密封两部分。密封舱内安装显示仪表、控制设备、废物处理装置和供两名航天员乘坐的两把弹射座椅,还带有食物和水。无线电设备、生命保障系统和降落伞等安装在非密封舱内。座舱前端还有交会用的雷达和对接装置,座舱底部覆盖再入防热材料。设备舱分上舱和下舱。上舱中主要安装 4台制动发动机,下舱中有轨道机动发动机及其燃料、轨道通信设备、燃料电池等。飞船在返回以前先抛弃设备舱下舱,然后点燃4台制动火箭,再抛掉设备舱上舱,座舱再入大气层,下降到低空时打开降落伞,航天员与座舱一起在海面上溅落。
4.联盟号飞船
联盟号飞船是前苏联积累多年经验之后开发出来的一种最成熟的载人航天器。本想把它作为探月交通工具,但最终成为我们现今所知的来回运送宇航员从地球到地球轨道的最为卖力的工具。从体形来看,它可以轻易地看成是鸡蛋形的轨道舱。联盟1号于1967年4月23日发射升空,之后的几十年里,它出现了许多变种。特别是最近,联盟TMA-10号飞船于2007年4月将游客查尔斯·西蒙尼送上国际空间站。
5.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ISS)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造迄今为止最大的载人空间站。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该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含翼展)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
目前,空间站已经完成了60%的修建工作,总耗资可达1000亿美元,长度与美国的足球场差不多。一旦全部完成,即使白天也可在地球上看到它。其组建工作始于1998年,一旦组建工作完成,将有多达6名宇航员将生活和工作在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实验室里。
6.宇宙飞船1号
宇宙飞船1号由伯特?鲁坦设计。赞助者是保罗?艾伦。艾伦是与比尔?盖茨一起创立微软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宇宙飞船1号"由"白色骑士"喷气式飞机搭载升空1小时左右至1.5万米高空后,"宇宙飞船1号"将开启自带火箭引擎,并与"白色骑士"分离。火箭引擎启动80秒后自动关闭。"宇宙飞船1号"继续攀升,最终到达目标位置--距地100公里。停留200秒后,"宇宙飞船1号"重返大气层,由飞行员控制航天器滑行15至20分钟返回莫哈韦沙漠。
2004年,"宇宙飞船1号"私人飞船成功飞行了3次。此飞船赢得了1000万美元的安萨里X大奖。其改进版"宇宙飞船2号"将用于维京银河公司亚轨道太空旅行交通工具。
7.水星号飞船
这是美国首艘载人飞船。从1961年5月~1963年5月美国共发射6艘“水星”号飞船,头两次是绕地球不到一圈的亚轨道飞行,后 4次是载人轨道飞行。此飞船由圆台形座舱和圆柱形伞舱组成,在发射时,水星号飞船的顶端还有一个高约5米的救生塔。座舱内可乘坐一名航天员,设计的最长飞行时间为2天。在座舱外面大钝头处覆盖一层很厚的防热材料。飞船返回前点燃制动火箭,然后抛弃制动火箭组合件,再入大气层,下降到低空时打开降落伞,航天员与飞船一起溅落在海上,由直升机和打捞船只回收。1961年5月5日水星号飞船进行了首次亚轨道载人飞行,运行中航天员曾试验使用手控装置保持飞行路线,进行滚动和偏航飞行,拍摄了地球陆地构造、气象云图和天体等照片。
8.礼炮号空间站
前苏联一共发射了7座礼炮号空间站,前5座只有一个对接口,即只能与一艘飞船对接飞行。因站上携带的食品,氧气,燃料等储备有限,太空寿命都不很长。经过改进的礼炮6号和7号空间站,增加了一个对接口,除接待联盟号载入飞船外,还可与进步号货运飞船对接,用以补给宇航员生活所需的名种用品。1977年9月29日发射上天的礼炮6号空间站,在太空飞行近5年,共接待18艘联盟号和联盟T号载人飞船。1982年4月19日礼炮7空间站进入轨道飞行,接待了联盟T号飞船的11批28名宇航,其中包括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萨维茨卡娅。特别是1984年3名宇航员基齐姆,索洛维约夫和阿季科夫在空间站创造了237天的飞行纪录。
9.天空实验室(Skylab)
1966年美国利用“阿波罗”计划剩余材料,启动了“天空实验室”计划。
“天空实验室”由轨道舱、气闸舱、多用途对接舱、太阳望远镜和“阿波罗”飞船5部分组成。长
气闸舱长5.36米,供航天员在轨道上出舱用,同时,也是实验室的环境、电源和通信控制中心。多用途对接舱直径3.04米,长5.27米,有两个供“阿波罗”飞船对接用的舱口,一个沿着纵轴方向安装,另一个安装在侧面,可以同时停靠两艘飞船,航天员通过对接舱进入轨道舱,对接舱还可以作为试验设备和胶卷盒等物品的储藏室。
“天空实验室”空间站没有考虑后续补给的问题,航天员的生活必需品盒试验品均在第一次发射的时候带足。“天空实验室”共接待了3批9名航天员,在太空工作时间最长为84天。
10.东方1号(Vostok)飞船
东方1号,高约6.7公尺,直径4.3公分,总重量为4734.50公斤,此种船囊型式的宇宙飞船设计,包含航天员所乘坐的船舱及设备舱两部份。船舱为圆球状,以便与设备舱隔离。之后,1964-1965年,Vostok演变成大为改进的3人乘坐模式,之后又变成了2人乘坐的双子星号飞船。
(王金元 编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