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游客们还在奢华酒店里享受美梦的时候,此时的三亚河出海口,70岁的张永权与68岁的妻子黄凤女正使劲摇着船桨,在港口里努力穿行。像张永权夫妇一样,作为久居此港的老一代渔民,他们大半辈子与船结缘,傍海而居。他们年轻时开大船出海打渔,如今年迈,靠摆渡渔民出行谋生计。
“以前摆渡的都是渔民,现在不少游客也会来坐我们的摆渡船,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张永权从坐他渔船上的客人,感受到了这个城市正在发生的变化。而让他们感受更真切的,是身边的港口变迁。
近年来,三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经历2003年非典、2009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两次机遇后,逐渐建成“国际化”海滨度假城市,这里的旅游总收入连续多年近乎占据海南省的半壁江山,城市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在三亚河入海口,随着两岸星级酒店和高档社区的日新月异,港口里的各种豪华游艇也越来越多。根据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长期聚居在这个出海口处的渔船、渔村将逐步被搬迁,取而代之的是奢华的星级酒店、高档住宅区、喧闹的商场酒吧等,而一个个价格不菲的泊位,将构成国际级的游艇码头,成为这座旅游城市里新的内容。这些内容,更多的是为了吸引来自国内外的高端游客,对于靠海吃海的老渔民来说,这些更像是他们眼里变化着的风景,可望而未必可及。
三亚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一页页翻新,而渔民们作为这座城市的先住民之一,见证了这一切变迁,但诸多原因形成的现实是,眼看着这座他们当作“家”的城市快步前行,老渔民们却只能操着摆渡旧业,在城市的边缘继续徘徊……
01、三亚城市的极速发展触发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淘汰。三亚河入海口的先住渔民努力据守着最后一块生存领地,然而老巷环境污染、非法营运又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不得不面临拆迁。高房价、物价使他们无法逃脱被边缘化的命运。
02、三亚河入海口停泊了数以百计的渔船,镶嵌在林立的五星级酒店和豪宅中,形成了独特的海上疍家社区,宛如另一个世界。生活在这里的人以疍家人居多,也有临高、万宁等地的渔民,他们选择了这里,以渔为业、以船安家。
03、68岁的黄凤女坐在渔船上等待客人,她年轻时经常出海打渔,至今已有23年。现在她跟七旬丈夫靠摆渡谋生,丈夫开船,她负责收钱,每人登船收两元。虽然收入不多,但比出海安全。
06、三亚海鲜餐饮店里的天价海鲜,很多都出自于先住民之手。然而作为供应链上的第一环,先住民获利很薄。这筐刚捕捞的螃蟹叫价每斤7元。每天早晨,渔民们将各种海鲜低价卖给收购商,收购商再加价转卖给海鲜店或省外。
09、很多外地来的渔民们租住在岸上老街巷里。来自临高的王大姐坐在家中等候丈夫捕鱼归来,他们夫妻俩来三亚打渔已有7个年头。据王大姐介绍,现在三亚房价高,房租也贵,她跟别人合租,二十几平米的简陋平房月租要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