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介绍:“营房村位于北庄镇东北部,棒槌山西麓谷地,与河北省兴隆县交界,辖营房、点兵台、葡萄峪三个自然村。营房所在位置为小黄岩河口,是北京通往河北的一个重要关口,明、清时期都曾在这里设营驻军。在漫长的岁月里,军营逐渐演变为村落,营房之名也由此而来。营房村整个村庄处于狭长的山谷地带,四周高山险峻,林木茂密,正东方向与兴隆交界的各个山峰呈塔状。大黄岩河由东北向西南,从营房村潺潺而过,汇入清水河,流入密云水库,虽水量不大,但山泉终年涓流不息。现如今,在小黄岩河口的山脊上,古长城遗迹依然历历在目。这是明代为抵御外族入侵而修建的。据了解,明万历年间的营房修有城门,东山建有木楼,称后楼,又名军楼,约有30多间房屋。木楼对面建有关公庙,内有关公铜像,手持青龙偃月刀,庙墙上绘三国故事,庙前有亭,庙后有四棵大松树,清代此处成为通往东陵的要道,在此设驻守衙门,驻守官兵一百多人。”
不过我们去的时间早于旅游开发之前,大山里的典故知道的不多。地图标的红线是去程,蓝线为回城,走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