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是指一群在百万年前就该绝种的植物、动物,但他们却在时间洪流中生存下来;其中科学家列出10种稀有的哺乳类动物,它们有的外型奇特,如像兔子的鹿、拥有长鼻子的老鼠,有的则是从古老祖先身上,传承了独门生存法则。
一、山猴(Monito del Monte)
山猴是全世界最小的猴子,即便成年后也只有15公分长;它们为有袋目哺乳动物,曾有一段时间生存于澳洲,后来迁居至南美洲。山猴为夜行性动物,以捕捉昆虫为食,它们最特殊的生存利器就是粗壮的尾巴,可用来保存脂肪,让它们能够长时间不用进食。
二、奄美兔(Amami Rabbit)
奄美兔又被称作琉球兔,是仅分布于日本琉球奄美岛及德之岛的特有种,它们是亚洲大陆中新世兔种的最后遗族;奄美兔身躯庞大、耳朵却相对短小,主要栖息在森林中,并于夜间出来活动。由于岛上大规模伐林及打猎行为,对奄美兔危害极大,日本政府已于1921年立法保护它们,然而数量仍旧十分希少。
三、鼷鹿(Chevrotain)
鼷鹿又称鼠鹿,主要生存于非洲及东南亚一带,外型像是鹿、鼠、兔的综合体,体型娇小、四肢细长,雄性还有发达的僚牙。鼷鹿属夜行性动物,白天藏在草丛中,它们的动作十分灵敏,奔跑时还会像兔子一般跳跃,善于隐蔽,一般来说都单独行动,在灌丛及树林里捡食地上的野果、野花。
四、象尖鼠(Elephant shrew)
象尖鼠其实是28种非洲食虫哺乳动物的统称,而它们最大特征就是有着长长的象鼻子。象--体型非常迷你,平均身长只有15公分;它们总是处于高度活动的状态,常会感到饥饿,可是丛林里又有太多天敌,因此它们发展出一套高明的生存之道,即在矮树丛中开辟道路,方便它们查找食物及逃跑。
五、无尾熊(koala)
无尾熊是澳洲最引以为傲的国宝动物,给人的印象就是又懒又爱吃,事实上,无尾熊一天确实仅活动3至5小时,其余时间都在打盹;此外,无尾熊只吃尤加利叶,而这些树叶既粗糙、营养又不足,所以无尾熊才会须要一天到晚不停进食。
六、西表山猫(Iriomote cat)
西表山猫栖息于日本琉球八重山群岛的西表岛上,它的毛色偏深咖啡色,颈部有暗色条纹,躯干长、尾巴粗,肉垫也比一般猫来得大。由于数量极少,已被列为极度危险的保育类动物,不过西表山猫是岛上唯一的肉食哺乳类动物,没有其他天敌,位于岛食物链顶点。
七、霍加皮(Okapi)
霍加皮是种看起来像斑马,但却更接近长颈鹿的生物,它们四肢有着斑马的黑白条纹,如长颈鹿般的舌头则长到可用来清理眼睛、耳朵;当前野生霍加皮约1万至2万头,主要栖息地在刚果雨林内,食物以树叶、果实为主。
八、小熊猫(Red Panda)
小熊猫有着许多不同的名字,多年来无法界定到底是熊科还是浣熊科,它们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不丹、尼泊尔等地,体型约与家猫相同。小熊猫身躯为红色,脸部有白色花纹,它们多以竹子为食,有时也会吃果实、昆虫、小型鸟类等。
九、大熊猫(Giant Panda)
大熊猫为中国特有种,栖息于竹子盛产的四川盆地山区,由于生育率低,加上对生活环境的请求很高,大熊猫已被列为濒临危险的受保育动物。大熊猫虽被归类于食肉目,但由于基因T1R1的变异,造成它们无法感受肉类的鲜味,渐渐地不再以肉为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