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
大白马的故事
在童年的记忆当中,一匹大白马的故事一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之中,关于它的传奇故事令我直到如今仍然难以忘怀。
时光的隧道回到儿时的六十年代中期,那时我刚上小学。在我们县城的边上,有一个砌着高墙的大院,那里驻扎着一支部队,门口总有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站岗,当时人们都叫它驻军大院。大院里的孩子和我们在一个学校上学,彼此之间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玩。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把当兵当成一种憧憬,向往着穿上军装,挎起钢枪的军旅生活。因此,一到放学或是周末没事就和那些孩子一起到驻军大院里去玩耍(估计也不是保密单位),时间一久,我们和门口的哨兵也都混得很熟了。
“走喽。上驻军玩去喽!”随着同伴的一声吆喝,我赶紧背上书包从家里跑了出来。
我自小特别喜欢画画儿,尤其喜欢画马。闲来无事的时候就经常拿着铅笔和白纸到生产队的牲口棚去画。驻军大院里有一排马厩,养着二十多匹军马。这些军马与生产队里干活的马大不一样,一匹匹高大雄壮,神骏非凡,颜色更是五彩斑驳,有火炭般赤红的、有白雪般雪白的,有泼墨般乌黑的、有橘子皮般姜黄的、还有生铁般青灰的。而最惹眼的是一匹浑身上下长满黑白斑点高头大马。虽说这里军马个个身形高大,而这匹马比其它的还要高大不少。看上去当真是耳如竹劈,目若悬铃,鼻孔张大,声如虎吼,四条腿颀长,蹄子大如海碗,太雄壮了。
“叔叔,这匹马怎么是花色的?以前我可从来没见过,它叫啥名字?”由于我每次来玩儿都喜欢往这里钻,早就和负责养马的战士混熟了。我毫不客气地坐在他的马扎上,一边从书包里掏出铅笔和用图画本,一边好奇地问道。
负责养马的是一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他系上围裙,拿起一把木锨走到马厩前面,铲起草料填进槽子里,然后用棍子不停地搅拌着。听到我的问题,就操着一口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腔调告诉我:“小鬼头,问题还不少。告诉你吧,它叫“花斑豹”,是一匹儿马蛋子,性子可烈了。在这棚子里它就是霸主,别的马都怕它。你再仔细瞅瞅,看见了吗?它的毛在脑门上、前胛骨和臀部两边儿都长着旋儿,所以呀,它也叫“五花马”,可稀罕了。哎哎,别再往跟前凑了,小心它认生咬着你。”他见我凑到马的跟前,离得太近了,这匹“花斑豹”的头用力晃了两晃,两只耳朵已经抿向后面,这是牲口发怒的前兆,战士赶紧让我退了回去。
哦,这就叫五花马,我隐隐好像在哪听人说过。上了高中之后,第一次接触到唐宋诗词,才蓦然想到,酒鬼大诗人李白在他著名的《将进酒》中所称的“五花马”,大概不是身上长着五朵花,而是和这匹“花斑豹”一样长着五个旋儿的骏马吧。
也许因为厉害,好吃的都被它先抢吃了,所以养得膘肥体壮,滚瓜溜圆。最让我奇怪的是在最边上还有一间单独的马厩,里面养着一匹白马,与那些个骏马相比,它简直差的太远了。不仅个子不大,与生产队干活的马没什么两样,而且耷拉的耳朵,眼槽下的泪痕和低垂的头,都显示着衰老,用农民的话说,老得都没了口了。虽然说是一匹白马,可白色鬃毛当中,还掺杂着不少黑毛。我百思不得其解,军马当中,怎么会有这样一匹老得都没牙了的马呢?当时年纪小,说话自然也没有顾忌,于是一边照着那匹“花斑豹”仔细画着,一边接着问道:
“那为什么这些马都这么棒,偏偏这匹这么难看?”(未完待续)
谢谢您老王朋友!别着急,慢慢写慢慢发,这样我们才有盼头。老有好故事在等待。
谢谢版主理解,一定抓紧。
来日方长,慢慢写!
身体第一,望朋友保重!
赞一个!
正在给这匹老马添料的年轻战士听我这么一问,脸上忽然一下就严肃起来。他放下手里的木锨,走进马厩,抱住老马的头,爱抚的摸着它的鬃毛。老马似乎也明白主人的心意,它轻轻闭上眼睛,头在战士的身上轻轻地摩擦着。战士眼睛望着远方,神色肃然,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我被他的举动搞得一头雾水,以为是自己说错了什么,就停下手中的铅笔,仰着脸呆呆地看着他。良久,他才收回目光,轻柔地在老白马的脑门上拍了两下,又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把玉米喂到它的嘴里,这才走出马厩,对我讲述了这匹老马来历。通过他地描述我才知道,在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它曾经留下了一段动人的传奇故事。他讲得非常动情投入,让我听得一时入了迷。他的讲述,仿佛也将我带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九四九年年初,在毛泽东主席的运筹帷幄之下,人民解放军三军用命,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中,已经取得了辽沈和淮海两大战役的胜利,分别歼敌47.2万和55.5万余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特别是淮海战役,在山东广大百姓的大力支持下,人民解放军以六十万的劣势兵力,靠着小米加步枪,战胜了装备精良,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八十万国民党军队,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大兵团作战以少胜多的奇迹。陈毅元帅后来说:“淮海战役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时下,平津战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在西线,人民解放军顺利攻克新保安、张家口,全歼傅作义的看家王牌35军;在东线,驻守天津的陈长捷所部13万人马,已在人民解放军的重兵包围之中,成了瓮中之鳖。至此,全国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尾声。
然而,蒋介石自然不会轻易认输,他毕竟还拥有二百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和江南的半壁江山。于是,他的“美龄”号座机穿梭于各个战区,每到一处,他都亲自调兵遣将,指挥其军队再全国各个战场做困兽之斗。在他的部署下,华夏大地处处炮火隆隆,硝烟弥漫。满眼焦土瓦砾,断壁残垣。有的局部战争还相当惨烈。
平津战役激战正酣, 1月14日,围困天津的三十四万解放军发起了总攻。由于陈长捷的部队拼命负隅顽抗,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这场激战牵动着整个华北战场,在晋西南某地区,一个整编师的国民党部队正在悄悄逼近我军住在一个村子里的某后方医院,一张严密的大网正在悄悄拉开……
“院长,好消息,好消息!天津解放了,就连陈长捷也当了咱们的俘虏。”野战医院的院子里,一个背着驳壳枪,斜挎公文包的胖胖乎乎的小战士连蹦带跳地闯进院长的屋里,他满脸喜色,眉飞色舞地嚷嚷着。
“我知道了,看把你高兴的。”满头白发,身着白大褂被称作院长的军人正在伏案写着东西。小战士的举动,显然打断了他的思路,他放下笔,抬手摘下老花镜,轻轻地揉了揉太阳穴,微笑着说道。
“唉,可是我整天呆在这后方医院,仗也捞不上打,没有赶上这出大戏。”小战士面带遗憾地嘟囔着。
“你这小鬼,又不安心在医院工作了。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在这里同样是战场没有我们,那些伤员同志能那么快恢复健康,回到战场上吗?”
正说着,忽然,“砰砰砰”,从村口方向传来一阵枪声。紧接着一个战士从外面疾步跑了进来,大声报告:
“报告院长,有大股的敌人摸上来了!”
“有多少人?”
“黑压压的到处都是,根本数不清,不过看样子足有一个师,敌人已经把整个村子包围了。” (未完待续)
马为家畜,用于骑乘与劳动中运用。在历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战争、交通与劳动中运用一直是主要的拉车动力。一匹好马是训出来的、是最给力的。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