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2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鹊桥与簖蟹的随想

1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13/8/13 13:13:00
  
          鹊桥与簖蟹的随想
  相传农历的七月七是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乞巧节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 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
  
  七夕,唐代的权德舆写了好诗,“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那就变得比较直截了当了,主题也清晰多了,“巧”字也就淡漠了,“巧”字改成“桥”,而且还是喜鹊搭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许受汉代古诗影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脉脉与迢迢过鹊桥才是目的,还是很不容易的事,一年才有一个晚上的探亲假。
  
  靠喜鹊搭桥太不容易了,诗曰:“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所以,后来儿女开始学张生与崔莺莺了。啥桥不桥的,张生就学会了翻墙,入“西厢”的本事。也就是说,“西墙”也挡不住啊!
  
  老年人翻墙是翻不动了,到九九重阳节那时,还是看螃蟹“翻墙”得了。能翻墙的螃蟹,有人称“簖蟹”,江南这一带称“大闸蟹”。螃蟹翻的“墙”就是“簖”,水上的篱笆墙。这“簖”就是“沪”,所以上海不叫“簖”,更不能称“沪”,就叫“大闸”。那么,这螃蟹为何要“翻墙”呢?那才他们的牛郎织女情咧。
  
  按照螃蟹生活习性,每年初春成群集队的蟹苗从长江口,来到气候温和、草食丰茂的内河与湖泊以求快快成长,这半年了也都成了“姑娘”与“小伙”了。这不要回“娘家”成亲生育后代了。娘家自然是长江口。可恨的是,谁给整了一道道“篱笆墙”,于是否“姑娘”、“小伙”集体翻墙。那么,这样的螃蟹,就是“簖蟹”,而大上海的人们管其叫“大闸蟹”。尤其是,中秋团圆时,还能忘记大闸蟹?关键是此时的螃蟹味道最鲜美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闸蟹1.jpg:

2楼
设字209 发表于:2013/8/13 17:17:00
知晓了大闸蟹的妙趣。
3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13/8/13 20:53:00

  

这幅画叫“集体裸奔”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闸蟹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13/8/14 7:52:00

  

天下第一个吃螃蟹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闸蟹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13/8/14 10:10:00

  

什么叫“沪”?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闸蟹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13/8/14 10:13:00

  

守株待兔那叫憨大,守沪待渔才是精明。呵呵……

  

7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13/8/14 10:16:00

  

 “簖”与“沪”的区别,在于稀疏不同,“沪”比较稀,形状多,适合海边与河口(潮水流量大)捕鱼。

  

8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13/8/14 20:57: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簖.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水乡

  

9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13/8/15 17:0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闸蟹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闸蟹

  

10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13/8/15 18:58:00

  

葫芦丝音乐《鹊桥残月》

  

  

共2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