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热爱 北京的人更多的了解街头巷尾的奇闻趣事,让生活在北京的人更多地关注身边的故事 ,我们来说说老北京的民间传说。 老北京的牌楼旧事
西四附近游荡的忠魂
西四牌楼本是为慈禧太后庆生而建的,它与东四牌楼正相对称,是一座四柱三楼式的木制牌楼,上面的描金油漆彩色画,纷繁锦绣,煞是好看。东路口牌楼上写有“行仁”,而西路口牌楼上则写着“履义”。
西四牌楼之所以有名,,并非因为那上面花甩胡哨的图案,而是因西市这里曾是几位忠良贤德人土冤死的地方,这其中的一位便是于谦,他那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便暗示了他的最终结局。
明正统十四年,(1449),北京遭瓦刺部也先可汗的进犯。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率大军出征,却在宣化府附近的土木堡被围,成了阶下囚。
也先本打算用英宗作为要挟明王朝的条件,可是,以于谦为首的抵抗派大臣坚持保卫北京,并将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扶上了皇位。经过不懈坚守,终于迫使也先可汗弃京而去。也先见英宗已是无用之物,索性做个人情,放他回京。景泰八年( 1457),回到京城的英宗率亲信发动政变,重登帝位。
英宗重登帝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处死于谦,以解心头之恨,并且是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将其处死的:先砍去于谦手足,之后才斩首,为的就是让其尸骨零落不全,即便入土也难安。在于谦被杀一年之后,其部分遗骸才在旧部的护送下归葬老家杭州。
作为有功之臣,于谦无辜被冤杀,于是民间便流传开许多吴于西市附近、夜晚时分有冤魂出没的传闻。据说,于谦年轻时非常信梦,还常去关帝殿祈梦, 卜问前程。一日于谦在书房打盹时,梦到一位身材高大、金色面庞的紫衣人说: “你日后必定是一品大员,朝廷重臣,可你勿要因此而骄横。你生前死后,都要以保护天下苍生为念!”
也许是因为心中尚有保护黎民百姓的夙愿,因此,即便肢体残碎不全,于谦也要游荡在世间,以履行保护百姓的使命。住在西市的人们夜半时分经常看到一个缺了手臂的影子,用另一只手提着宝剑来回游荡。但是老百姓并不害怕,而且还为能看到于谦的忠魂而引以为傲。有些老者说,这是于谦不放心咱,又回来保护咱们了。
也有人说,,于谦死后首级悬于西市,虽然其尸身被部下连夜取回,但直到下葬,他都还是身首异处,因为没人敢再冒风险取回他的首级。因此,每到子夜,吓于谦的鬼魂就在西市附近游荡,他那是在找自己的头呢!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于谦这位忠臣死得太冤、太惨,西市这地方阴气重,乃是冤魂聚集的场所。而且当时的百姓不满意皇帝错杀忠良,这才编造了这么个故事。;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抗议,为的就是纪念这位为宫清廉、抵死抗战的忠臣。
多讲几个,俺搬个小板凳坐下细细地听......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34820198243.jpg:
乾隆御笔题词的宝珠洞牌楼
老北京的特色牌楼很多,但能得到皇帝垂青,并在匾额上亲笔题字的,那还真不多见。可是,有这么—处好地方,这里的牌楼上就有乾隆帝的御笔题词,这便是宝珠洞牌楼。
宝珠洞矗立在北京八大处公园的第七处寺院前,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 1781)。在这座木制牌楼上,外匾额书写着“欢喜地”,内匾额则写有“坚固林”,这都是乾隆帝的御笔。宝珠洞中曾供奉着一尊桂芳和尚肉身贴金像,只可惜,因年代久远、战乱频繁,如今我们已无法看到这尊金像了,只能用一座汉白玉坐像来代替。
也许您要问了,为何只有宝珠洞牌楼上能见到乾隆爷的御笔题词呢?答案就在这里曾供奉的那尊高僧肉身像上。那么这高僧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能让乾隆爷留下墨宝?
要说起来这位老和尚的名头还真大,他曾被乾隆帝用重金请来皇宫作法度生,而且民间还流传着关于他人宫做佛事的一段故事呢。
话说乾隆在平定了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乱之后,将一位容貌不俗、身体奇香的女子带回了皇宫并封为妃子。尽管圣眷优渥,宠爱有加,可这位回疆女子仍旧终日郁郁寡欢,也不与别人来往。乾隆得知后十分忧心,以至于竟因为牵挂这妃子,而无心于朝政国事。于是这位无辜的回疆妃子便成了宫中众人嫌厌的对象,未及年老时便香消玉殒了。
在这之后,乾隆生了场大病,连服了多少汤药都不见起色。其病情之严重竟使十数名太医都束手无策。于是宫里人人都说这是回疆妃子的鬼魂在作祟,为了“请走鬼魂”,乾隆便命人用重金迎请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桂芳和尚来宫中做佛事。这桂芳和尚果然不负众望,在虔心诵经作法四十九天之后,乾隆的病情就有了好转。桂芳和尚再继续诵经祈福,乾隆的病竟大好起来,而桂芳和尚也因此而闻名朝野、享誉京城,成了人们口中的“活菩萨”。病愈之后的乾隆皇帝感念桂芳和尚的救命之恩,便封他为“鬼王菩萨”。
谁知这桂芳和尚并不是沽名钓誉之辈。他把乾隆赏赐的财物全部布施给穷苦百姓,,自己却往宝珠洞中修行去了。后来,桂芳和尚便在此洞中圆寂,据说他活了将近140岁,而且在圆寂之后,桂芳和尚的两只眼睛仍迥然有神,直直地对视着京城。
朝中有人说,桂芳和尚这样双目直视京城会对大清社稷不利,乾隆细一琢磨也觉得有理,便在宝珠洞前建造了观音殿和弥勒殿,希望能用风水来延续大清的命脉。此后有大臣说一定要当朝皇帝亲自书写匾额,以示褒奖,这样才能抚慰桂芳和尚,用真龙的“正气”来压制各种“邪气”,乾隆素来喜欢挥毫泼墨,怎能放过这样一个可以“展现”自己书法才华的机会呢?因此便欣然同意了,”于是宝珠洞牌楼上便出现了前文所说的那六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