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挨饿的年代出生,
革命大的时候上学,
上大学的时候插队,
40刚过就面临失业。
尽管岁月蹉跎,但是我们从来没得觉到命运的不济,还是一天天的开心,快乐着。
前几天因为快过春节了,我就去同学家走走,履行每年一次的聚会,我们在一起一边剥着栗子一边相互揭短,有个同学说:“我们插队时候是咱班男生表现还不错。”我刚刚剥好了一个栗子,很想送进嘴里,但是马上改变的主意,接着话说:“你别好了伤疤忘了疼,咱们搂麦子的时候,是谁跟不上队伍,急的直哭?还不是我们接的你?也没看见哪个男生帮忙?”说完大家都了笑。这时候同学的妹妹也上来凑趣的说:“我姐姐在食堂做管理员,没亏待你们几位吧?”我把栗子皮收起来放进口袋,说:“你姐姐专门杀熟。”她买了半斤玉米面熬粥,一天卖给我二两,一共卖了我一周七天,最后这半斤玉米面被我统统的吃光,她还特牛的告诉我说:“粥没了,半斤玉米面都被你一个人喝光了”我一听就晕了:“半斤玉米面,一天二两,你卖了我七天,你说赚了我多少钱粮呀?”同学的妹妹听了,怀疑着说:“不可吧?”。其实,“那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子。越是好朋友朋友越要避嫌,越怕别人背后戳脊梁骨,理字比面字重要”一阵大笑,我们笑的很纯,很真,很开心,很放松。
九月菊妹妹讲的故事很有意思,当年的情景真实再现,印象深刻呀!祝元宵节快乐!
姐妹同忆想当年,
说起半斤玉米面,
做成稀粥卖七天,
只为革命要避嫌。
哈哈!
菊妹妹,故事的主人公讲故事更真实,学友在一起更有乐趣。讲得好!还爱听!
祝菊妹及家人元宵节快乐!祝菊妹老妈妈身体康健!
九月菊同学讲了一个半斤棒子面熬粥卖,喝了七天的故事,真是知青啊,不是知青遇不到这样的事情。我也想起了我插队时的一件事。那年我们的民办小学校的师生们帮助麦收,队里管饭,也是喝粥。
开饭时真热闹极了,没有什么菜,连咸菜也没有。队里派人用石头盘起大灶,烧起柴火煮一大海锅的杂豆粥,就是从队里的粮库凑些各类粮食,类似咱的腊八粥。开饭时,家家户户的孩子们无论上不上学的都把家里最大的碗拿出来给孩子来领粥。他们怀抱大碗挤到锅前,让管熬粥的社员把杂粥舀到碗里,再挤出人堆,找个窑洞门口、土石墙根下、大树凉阴什么的地方一蹲,呼噜呼噜喝得真叫香甜。那功夫谁都顾不上说话,因为喝得快的还有希望再来上它一碗。几十口子都是孩子共进午餐,呼噜呼噜的吸啜声简直震天撼地,煞是壮观。直到现在我还忘不掉那有震撼之力的喝粥声。
越是困难、艰苦的经历越是让人刻骨铭心,经历过就是一生财富!
那个年代人们都很贫瘠,但是都很单纯。肯定没有假货。即使个别作假也不过就是在酒里掺水不会害人,如今‘李鬼’多了不怕‘李逵’老鼠也不怕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