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剩男彰显中国社会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男女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值、居高不下已有20多年,成为世界上失常程度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整体而言,中国的男性在总数上多于女性,据报道,到2020年左右,中国适婚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个别省份超过130,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但最让人忧虑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不是整体数量上的性别失调,而是城乡性别失调。就是剩男剩女问题。
在一些相对落后地区,重男轻女现象仍然存在,不生男孩誓不罢休,导致男孩多于女孩,男性成人后都进城打工。一般来讲,他们都会回家乡找个妻子,女性数量少,就有择偶的优势,只要标准不那么高,找个男人并不难。而男性在择偶市场中,处于被动,通常处于“被挑选”的行列。剩男是个大问题。
但在城市,尤其是一二类城市,女性的数量往往多于男性,在原先女性数量的基础上,又汇集了众多来自乡村的女性。她们中一部分是来城市打工的,另一部分是在城市读书,他们的诉求基本一致,就是尽量在城市里立足,不回乡村。
他们的择偶对象主要集中在城市男或有能力在城市买房立足的乡村男。城市男的数量本身有限,而且城市女要分去很大一部分,有能力的乡村男数量也极其有限,女性供大于求的剩女局面就此形成。
解决剩男和剩女这两个问题,根本在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还要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男女比例失调,感觉城市剩女多,农村剩男多。
解决剩男和剩女这两个问题,根本在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还要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不找,那不叫“剩”,那叫成熟。
明明不想让家长“掺乎”,其实肚里自有“小九九”,你放心吧!
俄很理解你的心情。
俄那儿子36岁了,不要孩子,我一天到晚盯着人家满街跑的孩子羡慕。
给自己找乐吧,毕竟我们不能陪伴孩子一生,是吧。
哈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