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点疑问向广西知青兄讨教
“有格式不惟格式,取意为上 ,这个立论并无多大争议,因为前提是有格式,在有格式的基础上取意为上 ,大多数人也都持相同看法。
但是,一个对诗词格律形式谙熟于心的人,最容易发现其格式中的弱点,也最容易形成主观上的突破意愿,而不是被动的出格。当然,他突破格式与不谙格律的人的出律,对于读者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为没人相信他因为不懂格律才出律。
看了上述正文的阐述以后却有了一些迷惑,迷惑之一是 一个对诗词格律形式谙熟于心的人,最容易发现其格式中的弱点,不知楼主所说的诗词格律形式弱点是指什么,如果是指格律虽有益于诗词的声韵美却也限制了措辞意境的自由发挥,那么一个对诗词格律形式并不谙熟于心的人同样清楚它的弱点,所谓有人说畏律如虎正是也。可是这个弱点也正是格律诗词与其他一些优秀文学形式各具特色的根本因素和千古流传并脍炙人口的原因。否则我们的先人真的不可思议,偏偏要在诗风雅赋及乐府之后编造一个格律出来自缚手脚。
迷惑之二是一个对诗词格律形式谙熟于心的人也最容易形成主观上的突破意愿,而不是被动的出格。既然对格律形式谙熟于心了,除了取意为上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什么原因产生主观上的突破意愿,而不是被动的出格呢?难道出律也是一种时髦?如果讨厌写格律诗还有古风和打油诗以及其他现代诗可写,古人有时为了偏爱古风而特意破律以示与律诗的区别。但不知道有人既要写律诗又要主观破律的根本原因(注意,不是因为取义为上的被动出格)。
迷惑之三是 他突破格式与不谙格律的人的出律,对于读者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为没人相信他因为不懂格律才出律。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因为我懂格律,所以我不合格律却没人敢笑我,你不懂格律所以你千万不能出律,否则有人笑话你。
以上一点困惑希望广西知青兄指点迷津。
有几点疑问向广西知青兄讨教
“有格式不惟格式,取意为上 ,这个立论并无多大争议,因为前提是有格式,在有格式的基础上取意为上 ,大多数人也都持相同看法。
但是,一个对诗词格律形式谙熟于心的人,最容易发现其格式中的弱点,也最容易形成主观上的突破意愿,而不是被动的出格。当然,他突破格式与不谙格律的人的出律,对于读者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为没人相信他因为不懂格律才出律。
看了上述正文的阐述以后却有了一些迷惑,迷惑之一是 一个对诗词格律形式谙熟于心的人,最容易发现其格式中的弱点,不知楼主所说的诗词格律形式弱点是指什么,如果是指格律虽有益于诗词的声韵美却也限制了措辞意境的自由发挥,那么一个对诗词格律形式并不谙熟于心的人同样清楚它的弱点,所谓有人说畏律如虎正是也。可是这个弱点也正是格律诗词与其他一些优秀文学形式各具特色的根本因素和千古流传并脍炙人口的原因。否则我们的先人真的不可思议,偏偏要在诗风雅赋及乐府之后编造一个格律出来自缚手脚。
迷惑之二是一个对诗词格律形式谙熟于心的人也最容易形成主观上的突破意愿,而不是被动的出格。既然对格律形式谙熟于心了,除了取意为上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什么原因产生主观上的突破意愿,而不是被动的出格呢?难道出律也是一种时髦?如果讨厌写格律诗还有古风和打油诗以及其他现代诗可写,古人有时为了偏爱古风而特意破律以示与律诗的区别。但不知道有人既要写律诗又要主观破律的根本原因(注意,不是因为取义为上的被动出格)。
迷惑之三是 他突破格式与不谙格律的人的出律,对于读者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为没人相信他因为不懂格律才出律。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因为我懂格律,所以我不合格律却没人敢笑我,你不懂格律所以你千万不能出律,否则有人笑话你。
以上一点困惑希望广西知青兄指点迷津。
--------1 、不唯格式,是指格式与词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以词义为先;
2、这就是“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学而不知”之区别;
3、他的破律是为了诗意的更美妙、更华丽、更大众化、更持续发展和鉴赏古典文学。有敢笑话之意的纯属肤浅。
诗不是写的,是心吟出来的,是声情并茂唱的。从唐代起,诗词发展了极其严格的韵律,特别是对平仄的要求,一般是不准许违背的。平仄相当于歌唱的抑扬顿挫;声调(声韵)相当于歌唱的和谐。不和谐就是噪音。
以上是广西知青兄在答静春兄的跟帖《汉字的开口音与闭口音对平仄韵声到底是何关联?》时说的。
诗不是写的,是心吟出来的,是声情并茂唱的。从唐代起,诗词发展了极其严格的韵律,特别是对平仄的要求,一般是不准许违背的。平仄相当于歌唱的抑扬顿挫;声调(声韵)相当于歌唱的和谐。不和谐就是噪音。
以上是广西知青兄在答静春兄的跟帖《汉字的开口音与闭口音对平仄韵声到底是何关联?》时说的。
-----------呵呵,一般之外还有特殊,就是这种特殊推动社会前进。
怎么,“一般”两字不比你的“抹杀”两字要和谐些吗?
-----------呵呵,一般之外还有特殊,就是这种特殊推动社会前进。
兄是说不和谐的噪音也能推动社会前进?
兄是说不和谐的噪音也能推动社会前进?
-------你看帖看到哪去了?你的理解能力就这样子啊?
难怪你看别人的帖能看出“抹杀”这样血腥的字眼来。
-------你看帖看到哪去了?你的理解能力就这样子啊?
我看帖看错了吗?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不是出自你之口?《平仄相当于歌唱的抑扬顿挫;声调(声韵)相当于歌唱的和谐。不和谐就是噪音。》这句话不是你说的?
远山近水兄万勿误会,谐音也好噪音也好都是一人前后所说,不信兄可亲自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