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上个世纪50年代,芭蕾这一西方艺术传入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培养出了白淑湘、钟润良、李承祥、郁蕾娣等一大批优秀舞蹈家,他们为新中国的芭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老年人都清楚,这些老艺术家在舞台上最活跃的时期正是他们步入中年以后。流逝的沧桑岁月和动荡的政治风云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与社会阅历,塑造的角色更加丰满、富有魅力。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的白淑湘是新中国第一代“白天鹅”和“吴琼花”,她将这两个角色演绎得出神入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文革”的经历使她对人生有了更多的理解,复出后献给全国观众更加美丽的“白天鹅”和“吴琼花”。1980年,40多岁的白淑湘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获得了优秀表演奖,1981年又获得文化部表演一等奖。30多岁在《沂蒙颂》中塑造用乳汁救解放军伤员红嫂形象的程伯佳如今还在中老年人的记忆中挥之不去。这样的舞蹈家还有很多,正是成熟使她们获得了成功。
如今,中国和天津的芭蕾事业新人辈出,形成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态势。此次在“打开音乐之门”暑期系列音乐会中,天津芭蕾舞团推出的《灰姑娘》扮演王子的演员元帅年仅19岁,扮演灰姑娘的张望舒也刚刚20出头;《天鹅湖》中王子和白天鹅的饰演者王尧和张晶晶也只有20多岁,前不久还获得了全国大奖。这固然是可喜现象,但是,没有优秀中年演员却是中国五大芭蕾舞团的共性,给观众的感觉总是“长不大”,充满“孩子气”。芭蕾事业如果没有对角色有着深刻理解、能跳出醇香“味道”的中年演员层,就不能说它是完整的。天津芭蕾舞团团长刘颖说过,我国在致力于培养年轻芭蕾新秀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年演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适当延长芭蕾演员的舞台寿命,不要让步入中年的演员过早地转到“幕后”,真正使他们发挥好承上启下和传帮带的作用,从而使芭蕾舞台更加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