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军孙智永自临《千字文》八百本散与人间,江南诸寺名留一本。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习,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瘗之,号为‘退笔冢’,自制铭志。”以上文字引自唐李绰《尚书故实》。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个墨迹本“真草千字文”,正是出自王羲之之七世孙智永和尚。此本目前藏日本,但也有学者认为此本非智永真迹,乃唐人摹本。除墨迹本外,尚有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刻本、俗称“关中本”和《群玉堂帖》四十行残本,这三种本子书风较为统一,比较可靠。
释智永号法极,为王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后。陈隋间人,出家永欣寺。做为“书圣”后人,薪传祖上书风自是情理之中事。前人曾评价说“专范右军,精熟无奇”。苏轼评价“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东坡题跋》)。从墨迹来看,智永的楷书略带行意,技巧确实娴熟无比,与“兰亭”正是一脉相承。透过书法,我们似隐隐看见老禅师正襟危生、一丝不苟地写着、写着……。“千字文”中的草书部分也是十分精彩的。常作为小草入手范本。正、草对照,有利于学习书法。加之书写“八百本”,散于江东诸寺,对普及和提高书法艺术,功莫大焉。
花甲之年妄学书,
个中滋味独心知.
夜来一笑寒灯下,
始是金丹换骨时.
好了翁--好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