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
八千里路道兄非常认真,见天习字,如工作忙碌不能动笔,我的经验:能经常读帖,也是一种修炼书法技艺的方法。书法“用笔千古不易”,试给书友们一些如下建议:
1、如果楷书是练颜体的,颜体的点画特征横画是比较细的,(看颜真卿后期的书帖如《勤礼碑》,而不是早期的《大麻姑仙坛记》)写楷书力争做到横画要平(稍微有一点右上斜度);竖画要直(无垂不缩);写横折笔画注意提按,每笔交代清楚。(无往不收)作好细致,主要靠眼力和注意细节。颜体是遵循“潜虚半腹”原则的典范。
2、起笔要轻,下笔后要立刻有个调锋的动作,(不会调锋就做不好每笔都是中锋用笔)。写笔画时要把握好笔势。
3、书法运笔的术语“锥划沙,印印泥、折股钗、屋漏痕、勒马缰”中的“屋漏痕”是颜真卿发明的(指的是用笔要裹锋)。笔力要送到底,不能写出“老鼠尾巴”那样的尖笔画。
4、一定要注意好每个字的结体,中宫要收紧才会好看,颜字本来就有些粗框架(李后主语“像叉手輧足的田舍汉”)。偏旁结构大小合理了,字的重心才稳。
5、通篇的章法安排:楷书每字大小相当,行书对行不对列,节奏可以用字的大小、用墨枯涩来表达,注意气韵灵动。
(以上见解不一定对,望探讨之)
谢谢清风出袖老师的指点。个人体会:临摹颜字较难,须有一定的功底,但一旦掌握其他体式不在话下,会受用一世。颜字力拔千斤。气势非凡,但真正临好也是千难万难。
谢谢指教!望多交流。
八千里路道兄:你好!
我很赞同清风出袖道兄的意见。再提一个建议就是针对那幅行草书,从照片的起伏不平
看我觉得你写行草书用的墨可能太浓,浓了拉不开笔。可调些水。学楷书后再学行草的人往往膏笔时间时间太长,这样会影响书写的连贯性。用笔的问题我觉得用我以前的一段话来说:
“开始临摹遇到的问题是用笔,笔者认为用笔基本只有四个动作。第一就是“提按”,
这是笔的上下动作。它主要是决定笔画的粗细。第二是“捻管”,这是笔的左右旋转动作。
它主要决定是否能中锋用笔。第三是笔的“侧倒”,这是笔向四面八方角度的变化。主要决定
方笔的书写。第四是“速度”,这是笔行动快慢的变化。它决定笔力阳刚和阴柔的变化。会
了这四个动作后则楷、行、隶、草、篆所有的用笔就都会了。进一步就是熟练了。 还需说明
的一点就是笔画的形状都是靠以上四个动作来完成的。绝对不许利用所谓回锋来补充笔画,
那是描而不是写。所谓回锋是在已完成的笔画中来完成的,是将已变形的笔锋调整回来为书
写下一笔作准备。”是否正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