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是隶书逐渐向楷书演变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长江以南经历了东晋和宋、齐、梁、陈等朝代,江北经历了十六个政权轮流交替执政演变的过程,其中执政时间较长,在历史上影响也较大的是北魏政权。
由于在东晋执政的司马政权是从发布过“禁碑令”的曹魏政权延续过来的,禁止刻碑成了政治传统。如果不是这样,在下觉得书圣王羲之的字也许能更多地保留下来了。可是,这个时期在江北的轮流交替执政的那些政权是不受“禁碑令”约束的,正因为如此,时至今日,我们仍能看到那些深刻影响着中国代代书人的《郑文公碑》、“二张碑”和《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留下的精品,这二十个作品都在洛阳的龙门石窟,除了一个刻在其它洞窟内外,十九个都刻在一个洞窟内。
临会《龙门二十品》,是在下教学生的重要一课。通过上这一课,学生们可以有以下收获:
一、清楚地看到,在隶书之后,楷书形成前的书体是什么样子的。
二、更深刻地理解隋唐时期,中国汉字的楷书为什么会写成那个样子。
三、写《龙门二十品》,最得耐住性子去写,有助于学生去掉浮躁、虚媚之气。
上图:《龙门二十品》中的“牛橛造像”拓片之一。
上图:《龙门二十品》中的“牛橛造像”拓片之二。
上图:头一行字,是我为学生示范“牛橛造像”打的字头,下一行是学生跟写的字。以下照片都是我打的字头:
兔老师:《龙门二十品》中牛橛造像 看起来还是很有味道的。 想必那些点画不容易一笔到位吧?看来 起笔收笔非常讲究 没临过 以后找到贴试试看。 我现在感觉如果不临魏碑 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那字始终写不出气势来的,哈 我以为女的不要学这样子 看来是大错特错了 !
同学们写得很好 学习!
墨黛,魏碑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中间书体,我们从《牛橛造像》的写法对比东汉的那些法碑,如《曹全》、《张迁》、《乙瑛》、《礼器》等等,可以看出:
1,“点”这种笔画写得讲究了;
2、各种“钩”基本上形成了,并固定了自己的形象。如“左竖钩”、“右竖钩”、“也钩(鹅浮)”和“戈钩”等。而在老隶书中,“左竖钩”要么不写,写也是向左拖出一个横来。“也钩”和"戈钩"在老隶书中都是“燕尾”的那种写法,在这里已经是后来楷书的写法了。
3、你注意“折”(横跟竖的结合部)了没有?是不是向右下拖出一笔,再转向竖的?而恰恰就是这拖下来的一小笔,形成了后来楷书转折时的那个“切”笔。
我们说魏碑还没有形成真正成熟的楷书,从哪里能看出来了?从“横”上。
你看,《牛橛造像》里,隶书的“燕尾”变成了那个样子,原来是向右上方出锋,现在不是在左上方、就是在正上方收住,但,当时还没有成熟到后来楷书写横时常用的那个回锋收笔。
再就是,墨黛,你要注意识别:《龙门二十品》都有很明显的工匠斧凿痕,这些刀斧形成的痕迹,可写,也可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