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紫禁城垣四隅之上的角楼,建成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
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
角楼坐落在须弥座之上,周边绕以石栏。中为方亭式,面阔进深各三间,每面8.73m,四面明间各加抱厦一间,靠近城垣外侧两面地势局促,故抱厦进深仅为1.60m,而城垣内侧的两面地势较开阔,抱厦进深加大为3.98m,平面成为中点交叉的十字形,蕴含着曲尺楼的意匠,使得角楼与城垣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建筑形体,取得了有机的联系。
角楼由墩台下地面至角楼宝顶高27.50m,由多个歇山式组成复合式屋顶,覆黄琉璃瓦,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上层檐为纵横相交四面显山的歇山顶,正脊交叉处置铜鎏金宝顶。檐下施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二层檐四面各加一歇山式抱厦,四角各出一条垂脊,多角搭接相互勾连,檐下单翘单昂五彩斗拱。下层檐四面采用半坡腰檐,四角出垂脊,用围脊连贯,檐下重昂五踩斗栱。下层檐和二层檐实际上四面各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加垂脊集合在一起的屋顶形式。角楼梁枋饰以龙锦枋心墨线大点金旋纹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和槛窗极为精致。
角楼是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屋顶有三层,上层是纵横搭交的歇山顶,由两坡流水的悬山顶与四面坡的庞殿组合而成,因这种屋顶上有九条主要屋脊,所以称做九脊殿。中层采用“勾连搭”的做法,用四面抱厦的歇山顶环拱中心的屋顶,犹如众星拱月。下层檐为一环半坡顶的腰檐,使上两层的5个屋顶形成一个复合式的整体。由于角楼的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成为紫禁城的标志,使人惊奇,赞叹与敬仰。黄色琉璃瓦顶和鎏金宝顶在阳光下闪烁生光,衬着蓝天白云,越发显得庄重美观。
角楼是京城摄影人最钟爱的地方之一。日出日落、月圆月缺;云卷云舒、花开花谢;雪后初霁、雨过天晴。四季景色皆能入境,四时风光美不胜收。角楼作为拍摄的前景与主体是颇具魅力的,节日夜晚的灯光、月圆之夜的清辉。旧时皇家的恢宏建筑配上如镜的河水与清晰的倒影,加上风云变幻的天空做背景,引来无数摄影爱好者。
去年一年,到角楼拍了许多照片。特别是中秋之夜,云开雾散。一轮圆月明澈,天空暗蓝。我学习摄影三年,还没有在中秋之夜去拍过角楼,于是赶过去。
早已有不少人在拍摄。我见月亮在东方,距离角楼上空很远。于是用中焦拍摄月亮,又换广角拍摄角楼。回家用电脑制作,遗憾的是没有月亮在水里的倒影。
由于住得近,多次去拍角楼。特别在雨雪天气之后,天空的云层比较精彩。
期待今年,这个干燥的冬天将尽之时下一场大雪。届时可以拍到角楼的雪景。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