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沟的炭。”这句赞美陕北人杰地灵的民谣,开口赞颂的就是“米脂婆姨”。
在被沉重的山体挤压的陕北沟岔里,出奇的是这个地方,偏僻而不荒落,贫困而不低俗。《米脂县志》云:“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故以名城”米脂的小米金灿灿、喷喷香,吃了使人健美、漂亮。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和三国时有着羞花闭月之貌的貂蝉,就是米脂人。
沿着七转八弯的沟岔和山路,有貂蝉出生地艾好湾“貂蝉洞。
由于米脂婆姨远近有名,历来外嫁的多,因而米脂素有“丈人县”(岳丈县)之称。
来到米脂和榆林,听听男人和后生也们夸米脂婆姨的酒歌,那可是一种享受:“陕北的山来愉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实在美”、“毛格闪闪的眼睛粉格丹丹的脸,米脂婆姨赛天仙”……均为白编自唱、“现蒸现卖”。
米脂婆姨,不仅外貌美,品德心灵更美。
米脂是陕北有名的“文化县”,早在1920年,从北师大毕业的米脂女学生高佩兰就在米脂创办了陕北第一所女子学饺,培养了一代有觉悟、有知识的优秀妇女。不少米脂女学生像《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一样。投身革命。在米脂女学生中也流传“脚不缠,发不盘,剪个短帽盖搞宣传:当上女兵翻大山,跟上队伍上延安。”据统计,后来当上省部级和厅局级干部的米脂婆姨,少说也有近百人,而县团级以上的如今也有580多人。
在米脂李自成行宫,举办了一个《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展览中看到,1944年入党的米脂婆姨汪润生,一生中收养了不同姓氏的18个孤儿,把他们抚养人,帮他们成家产业,而自己的亲儿子却在家务农,被人们称为“伟大的母亲”;米脂婆姨杨钝,白手起家,创办起榆林地区唯一的聋哑学校,把爱和智慧洒向50多名聋哑儿童;全国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白玉生和全国教育劳动模范、特级教师杜如谨,献身教育事业,用自已的心血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在米脂的教育史上写下新的篇章。
米脂婆姨以聪明贤慧闻名遐迩。十里铺乡豆家圪崂村的高如云,侍候病瘫在炕的公婆整整13年。她坚持为婆婆端汤送药,喂吃喂喝,为老人穿衣理被,背着婆婆住院入厕,直至婆婆在她的怀中安详地咽了气
以上只是举个例子这句话前两句说的是这两个地方的男女出类拔萃,后两句说的是其特产或者叫特色!
转自浪人阿荣博客
批干—陕北女人
不知道为什么,在受再教育时所留下的记忆中,最清晰的竟会是陕北的女人,那里的女子和婆姨也许是世间最地道的、也最具特色的雌性吧?据说娥皇和女英是陕北人。或许只是那方水土才能养育下这群女人:
白格生生脸脸太阳晒,
水格葱葱手手挖苦菜,
滑格溜溜肚肚红腰带,
顺格叉叉腿腿没人爱。
其实,最大的特色是陕北女人的骚情。这骚情原本可能是贬义的,可在村里老汉婆姨、后生女子打情骂俏时候,骂个猴女子“乍把你骚情的?”女孩子会有一丝羞涩,但决不是受辱的表情;要是骂到婆姨头上,那婆姨肯定会借题发挥,“乍咧?把你家汉寻来,咱给骚情一下,让你害哈甚叫个骚情…”,还会添油加醋大肆渲染编故事,尤其当着知青讲就更来神,这可比现代教育的生理卫生课生动的多的多咧。
“一把搂定哥哥的腰,红红的脸儿他照不着,突突的心跳让他知道,…。”
“搂住哥哥亲了个嘴,肚子里疙瘩化成了水。”
俄奏一满莫害哈,甚叫个风情提高?
"害哈"两字应写解开,此两字为古汉语,山西省有地名解州,不知道的人都读解(谢)州,实正确读音解(害)州.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延安地区人民传承了老祖宗的文化及淳朴的民风。用时髦的语言表述-那就是原生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