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读毛泽东《祭黄帝陵》有感
祭黄帝陵
毛泽东
1937年4月5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
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
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致辞曰: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事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史记之一:黄帝本纪
《史记》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实际上,黄帝是少典氏的后裔(少典乃古国名),这里的“少典”和“子”的意思则不可以误认。据传,少典氏出自伏羲氏之后的祝融氏;而伏羲氏之后,相继出现了十五氏(合称太昊系,即该十五氏皆追随太昊之风),即女娲氏、柏皇氏(传20世)、中央氏(传4世)、大庭氏(传5世)、栗陆氏(传5世)、骊连氏(又名昆连氏,传11世)、赫胥氏(传1世)、葛天氏(传4世)、尊卢氏(传5世)、祝融氏(传2世)、昊英氏(传9世)、有巢氏(传7世)、株襄氏(因其治所有株林而名,不是讹叫的朱襄氏,传3世)、阴康氏(传3世)、无怀氏(传6世)。
从太昊系(太皞系)经以神农氏为首的炎帝系,天下即传到了黄帝系。黄帝家族和神农氏家族同来源于少典氏。少典国国主有二子,分别名为轨(一说石年,或为其字)、勖其,轨即是后来的神农氏(姜氏)、是接替无怀氏而为天下之主,其子有临魁、堇、权、不浩、耑、邛、柱、起我,有一女(后人言之“精卫”),神农氏之后其子孙为帝者尊号亦为“炎帝”,临魁继为帝,生子为帝承,帝承传位于柱之子庆甲,而帝庆甲又传位于帝承之明,帝明生子帝宜,帝宜生子帝莱,帝莱生子帝厘,帝厘生子节并,节并未继位,其二子克、戏亦未继位,戏之子器继位为帝,是位帝器,在位仅4月,宗族于是推选克之子侯卢为帝,是为末代炎帝榆罔。勖其继任少典国国主,以公孙为氏,公孙氏生子巨駓,巨駓生芒昧,芒昧生夷栗,夷栗生柏坚,柏坚生节,节生赫胡,赫胡生封胥,封胥生依卢,依卢生启昆,启昆即为轩辕黄帝之父。
黄帝的历史,自古以来已经有许多记载,笔者也不用多说,按照《史记》的说法:“轩辕之时,神农氏(家族代称)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榆罔)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但要按照年份顺序来说,黄帝是先做少典国国主而后为天下之帝。黄帝生于轩辕之丘而居于有熊,为有熊氏。据载,有熊氏20年,景云现,乃以云纪官;有熊氏27年,北迁。而为天下之主之后,据相关记载和笔者的研究有如下大事:黄帝9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黄帝18年,贯胸氏来宾,长股氏来宾;黄帝19年,令德行于天下;黄帝30年,厌政,乃以广成子为师;黄帝36年,昌意降居若水;黄帝58年,时天下大治,乃采首山之铜,而铸三鼎于荆山;黄帝59年,三鼎铸成,帝陟于荆山,葬于桥山,大臣左彻感思帝德,取衣冠几杖而庙飨之,诸侯大夫岁时朝焉。
关于黄帝的妻室,当然不只于《史记》中所载的正妃嫘祖,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人称她为“先蚕”。次妃为方雷氏,名女节。又次妃为彤鱼氏。最次妃名嫫母,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的敬重——其实,黄帝之所以娶嫫母,主要原因是她是鬼方氏的女儿,娶之可以安服远邦。黄帝有25个儿子,具体有名字的是长子昌意、龙苗、休、夷鼓、挥、玄嚣(以己为氏,号清阳)、清、苍林、万阳、大酉、小酉、子酉等,有个女儿叫华;其中14人被分封得姓。这14人共得到12个姓,分别为:姬、酉、祁、己、滕、蒧(草字头下面咸,音真)、任、荀、僖、佶、儇(音宣)、衣。
黄帝崩,三年居丧毕,其子休继位,是为帝鸿氏,帝休之子为帝魁,“立数月而殂”,史说有“帝魁之书”,已不得见。在帝魁之后,昌意之子乾荒不愿继位,玄嚣之子挚乃立为帝,是为帝少昊。帝少昊之后即为帝颛顼(乾荒之子)。(——注:此段所记,是以纠正《史记》相关内容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