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面
关中人吃醋不吃酱,饮食之中,什么都可以少,就是不能少了醋和辣椒,吃饭调汤,突出一个酸辣。
好醋都是粮食酿造,工序复杂而时间又长。口粮紧张的时候,少了酿醋而多了“窝”浆水。浆水亦酸,可以替代醋来调汤。
乡下人称作浆水叫“窝”浆水,象陕南人和四川人泡菜一样。窝浆水不用粮食,只用青菜。初夏的芹菜、苦菜,秋天的油菜苗、蔓青菜都是窝浆水的好菜蔬。清水淘净青菜,一口瓦缸里放了,抓一把花椒撒进去,再放进去一些桃仁杏仁,煮完面条的热面汤倾进瓦缸,一根竹棍搅动均匀,锅盖盖严了瓦缸,浆水就这么窝着了。浆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窝好,至少需要十天半月的工夫。每隔那么三两天,得揭开瓦缸的盖子,用竹棍搅动一回。直到竹棍从瓦缸里提起来,水珠在竹棍上黏黏的掉线,水面上一层白花花的象是肥皂泡一样的水花,闻着酸、臭,浆水就窝好了,可以当醋调汤。
浆水白中泛青,黏糊糊的,一点也不清澈。浆水调汤,微酸而苦涩,实在不是好调料,远不及醋好吃。但是浆水清淡,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常见乡人于暑夏炎热之际,端一碗浆水美孜孜地喝,样子犹如城里人喝饮料一样幸福。
窝过浆水的青菜亦可食。青菜从瓦缸中捞出来,清水淘了,切碎凉调,酸酸的,既清淡又爽口,是吃搅团、吃玉米畛子的好菜蔬。
用浆水替代醋,是困难时期农民没有办法的办法。常常听见城里人嘲笑乡下人说:“搅团肚子浆水嘴。”让人觉得那年月就象是远古的洪荒时代。
浆水宜夏天吃。现在,饭店里为了迎合食客的口味,夏天用浆水调面条,清清的淡淡的汤中,除过面条,还有西红柿炒韭菜之类菜蔬,谓之“浆水面”。每见那些西装革履、脑门放光的“洋人”模样的城市人吆喝着要吃浆水面的时候,不免也要用他们当年嘲笑乡下人的“搅团肚子浆水嘴”来调侃一下。
支持云岩河!应该叫陕西小吃。
凉粉:我们在延安村里时,没少推碾子、拉磨磨荞麦凉粉。吃起来---美日塌了;美太太了;聊咋了。
陕北是用荞麦制做凉粉。那时粮食紧张,含淀粉多的豆类要留着做杂面(如蔓豆),含蛋白质多的豆类要做豆腐(如黄豆,青豆,黑豆)。黑豆主要还是做牛饲料。
荞麦凉粉的做法:取荞麦糁加少量水洇湿,放置片刻,以便让水浸透。然后放碾子上用碾子压,不用套牲口,人推转几圈就行。中间用小铲翻一翻,压得更充分一些。压好后,置于面盆中逐渐加水,并用手挤压,这时就成了糊糊状,锅里放水点火,用沙罗过滤荞麦糊糊,直接滤到锅里。这时加火烧开,判断稠稀的方法是用木勺直立在锅中不倒为准。(陕北农村有卖木勺的)。
煮沸后片刻即可撤火,将锅中煮好的荞麦糊糊盛在盆中,待凉后即成胶冻状,就是凉粉。可切成各种形状,加调料拌匀,即可食用。
冰豆: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