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稠酒"。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名酒。先秦始有,古称"醪醴",北魏称"白醪洒"。盛唐时期酿造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朝野上下,莫不饮之,文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不少赞誉的篇章。周恩来、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前都十分喜爱饮用"黄桂稠酒",并用它来多次招待和宴请国内外宾客。彭德怀曾赞誉为"不像酒,胜似酒"。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访问西安,点名要喝"黄桂稠酒"。
稠酒因乳白粘稠而得名,酒液中加入糖桂花后,即为"黄桂稠酒"。稠酒是选用糯米,蒸熟加曲发酵而制成的一种原汁酒。其色白如玉,清香绵甜,醇厚爽口,具有醒脑提神、舒筋活血、健脾开胃之功效。
经考证,在蒸馏酒发明以前,我们的老祖宗们一直喝的就是这种米酒,尤其是唐代,“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此处所说的“斗酒”即是指稠酒,关于这一点近年来出土的唐墓壁画亦可为证:1992年在长安县南里王村出土的韦氏家族墓中,有一幅主人庭院宴客图,图上有两个女童从两侧端酒上席。有考古专家指出,这画上的酒是从旁边现压现端,一如李白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所描绘的景象。其关键是一个“压”字,即用人力使酒汁与酒糟分离开,这情景,在今日西安一些“老字号”饭店中仍然可以看到。
由于稠酒放置时间一长会出现发酵和沉淀等现象,因而一般要趁新鲜时饮用,故而很多外乡人常感叹“稠酒好喝,可惜带不出潼关”,这从某种意义上更增加了黄桂稠酒的珍贵性。最近看见西安饭庄的包装稠酒已经上市,想来这一方面已有了大的突破。
狼到底是那哒儿的?
狼到底是那哒儿的?
你猜!
你猜!
还玩的挺神秘啊!俄是一曼害不哈。
从文章中描述来看,像是醪糟。醪糟在陕西关中,陕南及长江以南很多地方都有。在以前基本是家庭自制。做法很简单。取糯米加水适量,如同焖米饭一样,但是米粒在七成或八成熟即离火。晾至温热,大约40—50度,加酒曲适量(看说明),搅拌均匀。放置1—2天(夏季),再取发酵后的醪糟原浆,加水煮沸即可饮用。可依个人口味加不同的调味品。
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很多家庭自制食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但是其一旦蜕变成商品,经济利益成为首位,口味或多或少会有变化。03年回安塞时,安塞大酒店的米酒是一位陕北妇女承包,有客人要喝,则打电话现送。口感不及同事家庭自酿。
注意:醪糟=|=陕北米酒。 ( =|=不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