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江,京都知青,忘其姓。性毫爽,乐善助人。文革时,邻生某,其父被连。行路遇拦,群辱之。生过此,曰:“彼父之事,焉及其子”,挺身呵之,群惧其威,遂散。
既赴陕北农乡,侠义之心未改,人皆敬之。一日,骑车县城公干。晚归,时值中秋,明月当空,繁星数点,微风徐来,颇觉遐意。乃引吭高歌:“烈日西疆洒雨,寒月东海迎风,晨曦挥鞭北原,晚霞抡锄南琼”意犹未尽,见有行人,步履匆匆,遂罢。近视之,女,年龄相若。双眉紧蹙,貌似芙蓉。身携药箱,疑为医者。遂问:“某,越江,李村知青。卿为何人?”曰:“丁庄,离此十里,知青。冯姓,字绿玉。”曰:“夜深野旷,何之?”曰:“家祖行医,薄得其传,此地甚缺,勉而为之。适三十里外赵庄,来人求之。盖村中一童,玩耍野外,蛇嚙。往救之。”曰:“来人何未陪之?”曰:“其人心急,跌之,髁肿矣,故慢行。尝闻人言,道君侠义。君家离此不远,我欲急行,君车能否一用?”越江诺。女又曰:“明日临居所,还君车。君行高洁,妾敬之,亦当重谢。”越江曰:“区区之事,不足道。”遂别。
次日,其赴丁庄,访之。村人皆惊,并曰:“绿玉,实有之,乐善好施。然夜晚救人,其时,夜黑无月,山路坎坷,失足而亡。今已数月矣,何可遇之?”越江疑伪,村人引至庄外。见林中一墓犹新,有车倚之。众皆大骇,忙跪,祝毕。越江起身,仰天叹曰:“生未属愿,死不忘之。吾辈须眉,无颜容之。若此佳偶,生何憾之,恨卿不永,天地泣之。”
异史氏曰:“古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绿玉是也。今位居庙堂,漠视苍生。身处富贵,鱼肉百姓。岂不令人齿冷。”
备注:此事确为真,当地村民皆知,轰动一时。后经国家安全部反迷信小组调查:北京知青冯绿玉与越江是同校同级不同班之同学,同车至陕北插队,不幸为救人遇难。越江闻讯后去祭悼,童心未珉,将车放倒坟上,遂去村中胡言一番,为此事被安全部记入“绝密档案”。
老散头妖言惑众,宣扬迷信,蛊惑人心。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觉没醒又睡一觉。
《小妖颂》
汲日月之精华,撷万物之灵气,
山水间造化出如此一群神奇精灵。
神奇的精灵,古怪的生命,
山乃吾父,水乃吾母,这就是俺们-小妖。
江河湖海妖,山崖地穴妖,
花草树木妖,鸟兽鱼虫妖,
四十年来,
妖众们历尽艰难,
相依相伴,生生不息,
物竞天泽而进化。
念时光这荏苒,感岁月这沧桑,
天地间演绎着这般可歌可泣故事。
故事是妖儿们自己的故事,
小妖就是网上这草根,
植根论坛,共生共荣;
小妖就是网上这飞絮,
缥缈天际,同悲同欢。
嬉笑怒骂谱为佳作,
欢歌笑语写成文章,
笑里含着泪,乐中咽着哀,
三分庄严,七分诙谐,
几多玩笑,更多感慨。
小妖为万物之灵,小妖有覆载之能,
小妖是不坏之身,小妖怀永乐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