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八年春节,插队的老友们聚会,师哥左林和(郭家塬)拿来一张照片,是我们插队前几个同学在一起照的(前排左是我,右是刘昌,后排左起为孙双林、王秉坤、左林和)。时隔四十年,我们已是白了头,而照片上的诸位,则是一个个稚气未脱,眼神里含着新奇和向往。反差如此之大,让人唏嘘。因而赋诗二首,赠与林和。
七律 赠林和
旧照重翻叹逝波,少年豪气任蹉跎。
寒窑灯下淮阴剑,衰草塬头敕勒歌。
翘首东南伤灞柳,衔泥故里筑新窝。
衣囊抛去诗囊在,墨点无多泪点多。
七律 忆插队
难尽悲欢四十年,几回梦晓看灯残。
高原孤影秦河月,野岭长歌寂寞天。
轻扫落花惜往事,漫将俚语写从前。
桑干更渡秋山晚,纵是相思也惘然。
"时隔四十年,我们已是白了头,而照片上的诸位,则是一个个稚气未脱,眼神里含着新奇和向往"
用词很贴切,对比真恰当.四十年人生光阴的感叹啊!
《恰同学少年》
谢幼民赠诗。祝幼民元宵节快乐!秉坤现居上海,现在想凑齐五个人,再重照一张,已是难上加难了。
寒窑灯下淮阴剑,衰草塬头敕勒歌。
陈老师的诗写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