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一个不属于知青的知青故事
张艺谋导演的新片《山楂树之恋》将于9月16日在全国影院全面上线。
《山楂树之恋》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网上盛赞的“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段相互付出、不求回报、无怨无悔的爱情故事,虽不能代表那个年代的爱情观,却也是那个年代纯真爱情的缩影。当年十七八岁的青年男女,如今多已为人父为人母,他们的孩子,正是今天被称为“80”后和“90”后的新一代年轻人。影片希望他们与自己的父母们一起来重温那个时代,父母们曾经拥有过的最纯真爱情。
影片根据纪实性长篇小说,作者艾米。该小说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发生在1975年前后。主人翁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家庭成份不好,静秋很自卑。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小说明确讲述的是知青年代那让人心碎的爱。
这是一部知青年代唯美的知青爱情故事,这是一部知青人曾经历的情感历程。但是,影片并不说明,媒体也避而不谈,官方媒体在隆重推介时,根本回避“知青”这个字眼。这是因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山楂树》
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的水面上
暮色中的工厂已发出闪光
列车飞快地奔驰
车窗的灯火辉煌
山楂树下两青年在把我盼望
当那嘹亮的汽笛声刚刚停息
我就沿着小路向树下走去
轻风吹拂不停
在茂密的山楂树下
吹乱了青年旋工和铁匠的头发
啊 茂密的山楂树呀 白花满树开放
我们的山楂树呀 它为何要悲伤白天车间见面,我们多亲密
可是晚上相会却沉默不语
夏天晚上的星星静瞧着他们两人
却不告诉我,他们俩谁可亲
秋天大雁和歌声已消失在远方
大地已经盖上了一片白霜
但是在这条崎岖的山间小路上
我们三人到如今还彷徨在树旁
哦,最勇敢可爱的呀
到底是哪一个
亲爱的山楂树呀
快请你告诉我
亲爱的山楂树呀
请你告诉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res11_attpic_brief.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83a35c78f3f0dd811270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07_20100813161813439.jpg:
这是因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呀?——引自越江语
我们就当成是知青的爱情故事,不管他们是否承认。
【影片主题画外音】
在那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
曾有过一个浪漫 悲婉的爱情故事
被誉为“史上最纯的爱情”
一个真实的故事
让千万人感动落泪
在商品社会的今天
感受那久违的纯真
随父母重温当年浪漫
进儿女一份微薄孝心
这部小说我看过,是一本凄美的爱情故事,我是流着眼泪看完的,这种爱情我想80后,90后应该不会懂,爱,这个字几千年几千个解释,我想看了山楂树就不用解释了,真爱·纯爱·不图回报的爱感动所有的人,我以为是我有生以来最震撼,最心动的爱,静秋虽然没有和老三相厮相守一辈子,但老三的爱在我们看来是永恒。
静秋,我记得是插队知青,后来接班当了民办教师,张艺谋导演也插过队,他应该有这段,不知为什么没有。
《山楂树之恋》一个不属于知青的知青故事
......
这是一部知青年代唯美的知青爱情故事,这是一部知青人曾经历的情感历程。但是,影片并不说明,媒体也避而不谈,官方媒体在隆重推介时,根本回避“知青”这个字眼。这是因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山楂树之恋》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爱情故事,有人说《山楂树之恋》是“知青的故事”,广义上讲没错,但我们知道,书中的主人公老三和静秋都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知青”。如果说,咱们定义的“知青”就是指集体到乡下去插队落户的城里青年的话,作品中老三并不是下农村到西村坪去插队的,静秋也不是下农村到西村坪去插队的,他们两人都因有事在乡下相遇,但都没像咱那样插过队。
咱们所以对知青问题这么较真,就是因为40多年过去了,知青们已是满头白发,有些哥们姐们已开始讨论如何处理后事了,大家期待着,期待着国家、社会和年轻一代的朋友们,能和自己一起追忆过去的岁月,在一张又一张发黄的照片前探讨:当年我们为什么上山下乡?后来为什么会掀起返城风潮?整个社会为什么对知青渐渐集体失忆?为什么知青群落成了边缘人群?怎样让我们的下一代少些磨难,多些温暖与光明?等等,等等。
但一天又一天期待眼看变成失望,截至目前为止,鲜见主流媒体能有什么声色,好不容易知青出身的张艺谋拍了个《山楂树之恋》,大家当然希望借此“忽悠忽悠”知青的事啦!但是,没有!!还是老香港的凤凰周刊有篇论知青的文章是《或者是包袱 或者是宝鉴》中指出:造成内地学界、媒体、报刊沉寂冷漠的原因,是因为知青话题时下依然敏感。
哎!敏感敏感,老病号们熬不住的都要求“安乐死”了还敏感呢!官方不热乎,那么民间来担纲。如今在互联网上安家的知青网站、知青论坛、知青之家已经遍布五湖四海、已经很难计数。近三千万知青,在抚育了自己的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褐色的土地上,甚至在异国他乡掀起了记忆的狂潮,表达了对这一段生活不了的情怀,永远的牵挂。
岁月是如此地不饶人。疾病、劳苦、坎坷的日子,已经夺走了不少知青的生命,他们的灵魂似乎在召唤,在呼喊:我们曾经的一页历史就这样翻过去吗?再过10年,我们原始的知青队伍将会进一步萎缩,历史的辩证法使然。到那时,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千千万万的知青,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都是共和国最忠实的儿女,他们从来也不会找祖国母亲的麻烦,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知青最大最基本的本领就是自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对历史、对未来、对民众缺乏自信,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让我们像山楂树下的那对恋人一样,只有爱,不要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