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1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日本人拍摄的《延安的儿女》

1楼
越江 发表于:2010/10/6 16:49:00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56.com/v_NTI5MTg1OTA.swf

 

      导演简历:池谷熏 1958年出生于东京。 同志社大学文学部学习美学,毕业后作为电视纪录片的导演开始了创作活动。关注人性和命运是池谷导演的一贯风格。 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后,开始制作中国题材的电视纪录片,积极在中国开展采访活动。1997年成立Production Ren Universe Cor.。池谷导演的作品中和中国相关的主要有:电影《延安的女儿》、《蚂蚁部队》;电视纪录片有1990《告白?迷路者》,1991年《唐人街》、《独生子女》,1992年《客家圆楼》,1993年《西方黄金梦》,1994年《黄土地的今天》(第35届蒙特利尔国际电视节金奖),1995年《广州青春留言》、《从福建出发去欧洲》,1999年《通往中国巨大市场的风波》等十几部。

 

      关于《延安的女儿》,2002年完成的力作《延安的女儿》是池谷导演的首部长篇纪录像片,以一位北京知青遗留在延安的女儿寻亲故事,揭示了文革那异样年代对人性的欺凌,而获得了柏林、蒙特利尔、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银奖、第一世界国际人权电影节特别奖等国际大奖;使他成为国际知名的纪录片导演。

      在《延安的女儿》的官方网站上,对该片是这样介绍的: 在绵远不尽的黄土高原,“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来自贫困农村的女孩海霞,一出生就被抛弃,但她一直在寻找抛弃了自己的亲娘。她的父母是在文化大革命时代,根据毛主席指令从北京下放的红卫兵。“为什么,生下了我,又要抛弃我呢?” 她激烈的思考唤醒了曾是红卫兵的人们对过去不堪的回忆。包括一个在为海霞的寻亲而奔走的叫黄玉岭的人,他也有着难以抹去的沉痛的过去。其实他曾有过一个和海霞一样境遇的孩子。但在那个恋爱有罪的年代,他被判为“反革命罪”,被迫和女友分开。如今解开这尘封了30年的往事,海霞与黄玉岭踏上了寻找真相的旅途。 1966年,毛泽东开始文化大革命;在这场席卷全国的斗争中,由10多岁的青少年组织成为红卫兵。红卫兵对“反革命分子”进行了残酷的制裁,他们彻底的破坏活动让城市机能几乎瘫痪。在2年后的1968年,毛泽东号召全国城市的年轻人下放到农村:“学生需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累计1600多万人被送往农村,在陌生的环境开始生活。下放地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以集体生活的方式受到严格管理。

【获奖】
  卡洛维法利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2002年)
  宾夕法尼亚电影节最佳作品奖(2002年)
  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银奖 (2002年)
  捷克国际人权电影节瓦茨拉夫·哈维尔特别奖 (2003年)

2楼
屹梁梁 发表于:2010/10/6 23:27:00
    刚一看题目心想:怎么让鬼子评论咱老插的事?不过,看过片和看了一些相关材料之后,我感到老“池谷熏”有点象中国的“谷子地”了,在追寻他所确立的目标上,一根筋。我看到日本电影人是在纪录一些早被历史无情扔在角落里的辛酸故事。真的无法置信,这是一部出自日本导演之手的中国题材的纪录片,它表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遗留下的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让你不得不佩服日本导演选材与视角的独特性。

 

   影片以王海霞寻找在那个年代抛弃了自己的知青父母为线索,在延安和北京两地取景。形形色色的人物纷纷登场:北京的知青,延安的老乡,老红军战士,知青管理干部,甚至为海霞接生的大婶。通过跟踪采访,透过摄像机的镜头,为我们还原了那段历史,以及还没有完结的故事。不是每个知青都像舒淇一样迷人,也不是每个知青的女儿都像高圆圆一样美丽。当我看到海霞的生母始终拒绝与女儿相见,当看到海霞生父为了求得原谅,让海霞把自己打一顿时,女儿却说:“哪个娃会打她爸啊!”你不由得热泪盈眶,咱们延安女儿的心灵要比那些星们漂亮多了!能够怀着宽恕之心直面过去的伤痛,这本身已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了,咱黄土地咋总培养出这么善良的人啊!

 

   假如用我们本人的眼睛还无法或不愿看清世界,那么就借助他人的眼睛去看本人所处的世界吧,这将有利于我们对自我有个新的看法和体察。看过片想一想,也许这个夜晚不白过。

3楼
太阳雨 发表于:2010/10/7 0:11:00

看了很震撼。心里很不舒服。真希望他们母女早点相认。

4楼
走南闯北 发表于:2010/10/7 0:58:00

    想不到日本人能够拍摄出这样的影片,震撼!

国人拍摄知青题材的多部电影作品,未必达到这种效果。

5楼
山丹丹 发表于:2010/10/7 1:36:00

      震撼!

6楼
越江 发表于:2010/10/7 9:37:00

说实话俄看这很吃力,不仅陕北话听不懂,连北京话也不懂了。

慢慢地看两遍,才大致清楚一点故事概由,很需要时间的。

7楼
小平鱼 发表于:2010/10/7 18:23:00
声音太小了,听不见。
8楼
柳梢湾 发表于:2010/10/7 20:27:00

 

   看后很是震撼,吸引着我一口气把它看完。母亲没认海霞肯定有她的难处,能理解。

9楼
越江 发表于:2010/10/7 21:25:00

柳梢湾你真是菩萨心肠。这故事可能莫完,

女儿是妈身上掉的肉,早晚是要见的吧?

就是一看到海霞的镜头心里就难受

10楼
盖头坪 发表于:2010/10/9 12:50:00

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日本人拍的这部纪录片,因为它的真实,只能由衷地说:真好!再用一句俗语,算是读后感吧:性格决定命运。

其中穿针引线的黄玉岭,是个勇于担当的人。这才是男人!

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剖析太深刻。那个白胡子老红军,好汉就是要提当年勇。你们知青受的哪里是罪?比我们那时差远啦。又是一位九斤老太!

共1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