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陕北民歌
文 / 月射寒塘 (流沙) |
到安塞几个月了?我记不清了。从开业筹备到正式开业,我的心身融进安塞,没有周末,没有上下班,站在安塞街头,恍恍惚惚,陌生的人流让我觉得孤独,来自心底的孤独。 爱人总嫌弃我不多回家,我忍住烦恼不向她倾诉。倾诉又有什么用?该承担的还得承担,该面对的还得面对,与其一个人的压力和不快乐让两个人难受,不如独自消化所有的难处,把悲伤全部带走。 好在,安塞是民歌之乡。陕北民歌一直是我魂里梦里难舍的炫音,是我长歌当哭的宣泄途径。 可惜,来安塞这么久,没有听到一次。 昨日偶遇安塞人张鹏,他告诉我正在进行陕北民歌选拔赛,他进入了决赛。因为知道我喜欢陕北民歌,所以告知我这个消息,希望我能去。 今夜的风热,坐在礼堂里,四周是密不透风的人墙。 礼堂太小,观众太多。当那些婆婆妈妈的致辞流于形式地走过,我相信底下没有几个人去认真聆听领导的致辞,大家期待的是民歌大赛,期待的是陕北民歌。 当一曲唢呐响起,满身的燥热散去,满身的疲惫散去,身边的人和声音都远去,我的身心被悠长得有些哀伤,铿锵得有些悲凉的唢呐声带到遥远的天边,带到黄土山巅,带到渺无人烟的山谷幽涧……如此空旷,如此悠远,如此坦荡,如此豪放!我鼻子一酸,泪几乎滴下眼帘。 有朋友说我外表成熟甚至苍老,但心智却极其不成熟,依然孩童一般保存几分天真,依然白痴一样独有几分幼稚。而我知道,岁月的沧桑已经磨练了我,相比以前,我已经成熟许多,我已经学会承受,我已经学会沉默,我已经学会不抱怨,我已经学会控制情感。所以,尽管我依然善良,尽管我依然真诚,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善感,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流泪。苦涩在心里积淀多了,是需要有一个突破释放的途径,无疑,这唢呐声就是一条线,抽出我心中千绪万结,一点点,一段段,随风飘散,让我渐渐地轻盈,渐渐地释放…… 此刻,那唱歌的女子,那吼喊的男人,声音在唢呐托衬下,缠绵、婉转、声嘶力竭……是那样过瘾,是那样的酣畅淋漓! 我是一个干渴急了的游人,迷路在这里。眼看天黑了,我找不到栖息的茅草庵。四周无有人家,我无处问路,无处乞讨一杯水一块馒头。是陕北民歌适时响起,赤裸裸的爱呀坦荡荡的恨带走心头所有阴霾,抖落身上所有尘埃,让我不由得想要放声高唱:哥哥我走西口,小妹妹实难留…… 心情在这么久的困顿、无奈、焦虑之后,在今夜,因为陕北民歌得以舒畅,得以宣泄…… 那么来说说对这次第二届陕北民歌选拔赛的感受。 总体来说,安塞不愧为民歌之乡,参赛者表现不俗,歌声质朴,是真正的原生态,比经过修饰在电视台上播放的陕北民歌要地道的多,听起来也过瘾,带着泥土的清香,带着黄土疙瘩的棱角。而且,老中青幼齐登台,尤其那个年纪只有六岁的参赛者,一曲“兰花花”让全场轰动,掌声不断,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动,陕北民歌后继有人。 但是通过这次比赛也发现了陕北民歌目前的困境,那就是新歌新曲太少,甚至出现了断层。领导在台上致辞的时候也提到这一点,新形势新时代下的新曲目太少甚至能传唱的基本没有。台上选手竞相演唱的依然是经典的老曲目,偶尔一首来自《血色浪漫》的陕北民歌也已经是几年前的改编了。一首《蓝花花》,至少四人参赛演唱,一首《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即使换个歌名,里面的歌词确是一成不变。陕北民歌是来自于陕北人民,反映生活的声音,她是农民身上晶莹的汗珠子,她是婆姨女子两眼流不尽的泪蛋蛋,她是庄户人笑不够的好日子,她是农家院关不住的好光景。时光变迁,人民生活变迁,有多少词曲作者还去深入人民之间,体验他们的生活疾苦,感受他们的生活甜美?所谓的新词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所谓的创作不过是闭门造车。陕北民歌不断层才怪!要传承、发展陕北民歌,必须要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必须要不断创新,不断创作新作品,才能真正把我们喜爱的陕北民歌发扬光大。 陕北民歌粗犷、苍凉,固然凭借嘹亮、高亢的声音可以更辽阔更宽广的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但是真正要把陕北民歌唱好,却不是比声音高低。打动人的歌声必须首先打动自己,所以用情演唱是首要的。个别选手在比赛演唱时过多地在意声音高度,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限度,甚至出现声音唱破现象,导致演唱效果大打折扣。 从舞台服装来看,一提起陕北男人,好像白羊肚手巾、羊皮袄就是一种标志。所以一唱陕北民歌,男选手们清一色的都选择这样的穿着打扮。其实,就社会发展到目前来说,白羊肚手巾、羊皮袄的穿着打扮即使在偏远农村也不多见了。如果说一个两个还新鲜,但望眼各路选手,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装束,很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所以,是否能在服装上进行改进呢?即使白羊肚手巾、羊皮袄的打扮,也考虑怎样变点花样,加入现代审美元素,让自己和别人有所不同才好。 陕北民歌作为一种原生态歌曲,天生的好嗓子更能体现出原汁原味,但未必就不能借鉴学院派的发声技巧,如果能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或许更能达到一种完美的效果。《血色浪漫》里的陕北民歌插曲,经过龚琳娜声情并茂的演唱,打动了众多观众,更把陕北民歌的韵味发挥到了极致。当然这又牵扯到一个歌手的个人艺术修养问题,对歌曲的领悟深浅、表现能力强弱至关重要。 比赛结尾,来自歌舞团的李海鹰给大家献歌一曲《赶牲灵》。一声唱出,掌声不断,专业的嗓音,稳健成熟的台风,让人感受到陕北民歌独特的魅力。陕北民歌十大歌手之一王建宁一曲新编信天游《延安情》,更是唱出陕北人民对总书记来延安来安塞的自豪和爱戴之情。建宁的声音我一直很喜欢,更喜欢他质朴的笑容和憨厚的表情,从多年前第一次听他唱歌,到后来不同的比赛中听他演唱,到今天他作为评委去演唱助兴,他这一路的成长很明显,他嗓音演绎能力的提高也很明显。最后压轴的是民歌大王贺玉堂,一曲《水流千里归大海》之后,又被底下观众邀请演唱了《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尽管年纪不比当年,嗓音却一点没有变,依然响彻天地,行云流水,足见歌王的功底,尽显歌王的风采。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陕北民歌爱好者,一个普通的观众,一吐心中所感而已。爱之切,恨之深。我是因为骨子里的爱才愿意看到陕北民歌不断发扬光大。 陕北民歌是有生命力的,陕北民歌的魅力无限。聆听陕北民歌,可以让灵魂得以洗礼。 |
《延安情》歌词
哎 嗨 嗨 嗨
总书记来到咱延安
宝塔那个顶顶连着天
胡总书记来到咱延安
翻一道山梁下一道川
老百姓的生活他最挂牵
手摸着炕头问寒问暖
贴心的话儿说不完
领袖关怀三冬暖
历史使命扛在肩
咱科学发展奔小康
就像那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心花放啊 泪花闪
总书记来到咱延安
油糕香啊米酒甜
千家万户笑开颜
千家万户笑开颜
《水流千里归大海》
大青山高来
乌拉山低
马鞭子一甩回口里
不大大小青马多喂二升料
三天的路程两天赶
想妹妹想得手腕腕软
拿不起筷子
端不起碗
想妹妹想得迷了窍
睡觉就不知道颠和倒
为了见到妹妹你的面
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到你跟前
水流千里归大海
走西口哥哥我转回来
流沙写得好,
越江贴得妙,
陕北民歌丰,
就是这腔调。
半生最爱信天游,
吼出浓浓思乡愁。
犹记当年二妹子,
一把山花插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