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主任:您好!
接到你的电话,我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仙逝的这位老人家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还是个猴娃娃去陕北的时候,在我刚刚离开北京的家,走向社会走到一个完全陌生地方,最无助最需要关爱时,是他爱抚我关心我,象亲父兄那样,在我人生旅程开始时给了我最最无私的帮助,他是对我最好的人!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可他就这样匆匆的走了,我来不及感谢,留下我终生的遗憾。
我流着热泪,给庆琳发短信去悼念,就想表达我对恩人的无尽感恩和思念,可我换了手机,存的手机号码乱了,去信没回应,电话打了也没接通。明天就要安葬,我不能亲身去送老人家一程,只能发信表达。还想请你帮忙转达一下,这是我发的短信:
庆琳、庆勇及各位弟妹:惊悉你父仙逝,不胜悲哀!他老人家是我的恩人,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照顾我,我一辈子都感激他。我不能亲身去为老人家送行,只能在北京为他衷心祈祷,愿他一路走好!请代问候你母亲,请她千万保重!也希望你们节哀顺变。越江
孙主任:如你明天得遇他家人,敬请帮我转告一下,我今后有机会一定会到老人家坟上去敬香祈祷,因为他对我的恩典实在太重太重。
这是我们一家最后的合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0.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2.jpg:
这是我返乡后记下的一段文字(在延河水发过,摘录一段):
二、当年知青中只有我一个是这个姓,而队里也只有一户这个姓的,同姓八百年前是一家,自然而然就是亲戚。那时候,我乍出家门远离父母无依无靠的一小破孩儿,就是因为攀上了这门亲戚,生活上就比别的知青好了许多。我经常被叫去吃点好的,令其他的知青垂涎。这位亲戚在村里也是很受人尊敬的,在我印象里,当时他的家是全村最干净的窑了。那时候他的孩子很多,但最大的也才在上小学,生活也是很困苦的。
这次回到村里,头一个希望见到的就是他,就是想感谢他那个时候对我的照顾。想告诉他:我都还记着,我临离开郑庄最后的一个晚上,又是他叫上我,到他窑里吃的送行饭。那一分手天各一方,离别都三十七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是在我的记忆里闪现,很多回在梦里见到过他的身影,心儿也一直在盼望着再见到他的这一天。
当手又握在一起的时候,相互的端详着。“越江,一满莫变样。”陕北人叫我名字“越江”时候,字眼都发的是第三声,我印象特深。我想着当年他是什么样子?可怎么也想不清,就记得他总是在忙进忙出地,端个这送个那的。今天我看他也是一满没变,我的到来使他很高兴,都七十多岁的人了,又是跑进跑出地张罗着。按规矩,亲人相见自是要喝酒,可我们才刚吃了早饭,我把从北京带来的小二锅头酒和中南海香烟奉上,想是表达一点心意,答谢他当年的养育之恩。他拿出西凤酒,我们对干了几杯。我简单汇报了自己的情况,了解了他家的现状。他现在身体还很硬朗,什么活儿也都能做,儿女们大部分都离开了村子,在延安市或在延长县里当干部,都很出息。现在老两口住在这三孔大新窑的小院,他讲现在他能动弹,不想到城里去住,子女们那儿生活条件是好,可还是舍不得离开村子,等以后老了再说。我还真不清楚,他那老是个什么标准。还特头痛的事儿是,我们俩论的是哥儿俩,可在他孩子们面前时候,我们俩又成了爷儿俩了,瞧这乱乎劲儿。
拍有好多照片记下了这人生历史性的握手,还有电视台的记者录制了专题节目,一切都不会再有后悔,就象我们这样一别三、四十年杳无音讯,可心里装着,就算是天涯海角手和手也紧握着。
乡间亲人仙逝去,
越江感慨飞泪急,
当年关爱北京娃,
结成浓厚真友谊。
谢谢孙主任!如有庆勇电话,请Q给我。
是啊,---
每年到年根儿这个时候,第二故乡的亲人就会捎来一圪嘟家乡土特产,今年又捎来四大箱,有洛川的大苹果、延川的狗头枣、黄龙的山核桃和甘泉的豆腐干,陕北的好吃食乍都给稍得来哩。看着这些礼物,心情却不同往年,因为就在前几天,我的陕北亲人,我的救命恩人,对我最好的乡亲,既似父亲又似兄长的本家叔叔,老人家溘然辞世了。
往年到要过年时候,叔嫂就要孩子们记着给我捎些土特产,知道我不容易回去看望,也许还是把我当做当年那个小碎娃儿,惦记我,怕我会想家,也可能是希望我不要忘记家乡的亲人…
如今立诚叔走了,家里又捎来这些礼物,我想这是立诚叔的一片心,我会永远永远地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