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网上三人行

1楼
美丽的云 发表于:2011/9/27 10:26:00
天上云 22:04:09 【这里有西影集团的雷小刚,北京知青王侠,刘英(在新加坡)】
建议:应让有的老知青的子女【30岁以下的子女】有参加拍片的机会,他【她】们对知青与同龄人的认识大不一样!会演的出色!
回复嘟嘟囔囔 22:05:48
这想法比较大胆
回复天上云 22:12:03
  我希望此次要拍出像当年《渴望》的轰动效应来——万人空巷!
回复嘟嘟囔囔 22:16:12
大家的期望我理解
回复嘟嘟囔囔 22:18:36
但是现在毕竟不是当年《渴望》一样的社会环境,还望大家多点理解、少点渴望
回复嘟嘟囔囔 22:21:12
我在北京和站长交流了很长时间,一致认为知青精神到底是什么才是我们要进行探讨的
回复天上云 22:26:04
第一:听毛主席的话;第二:到中国的最底层;第三:不怕苦不怕死;第四:为国分忧!
回复嘟嘟囔囔 22:27:23
我知道大家都在期待什么
回复嘟嘟囔囔 22:28:31
我也是知青,虽算是小知青,毕竟也是贡献了青春
回复嘟嘟囔囔 22:31:06
你刚才说到《一路悠长》在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查下,几经波折,省作协付主席莫伸多次联系有关部门,为文集尽快出版付出辛劳。

莫伸是我的朋友,也是我们厂的编剧导演。
回复天上云 22:32:32
他常和我们在一起活动,我和他有多次合影。
回复嘟嘟囔囔 22:35:45
所以,我要说的是电视剧,或者影视整个行业,毕竟算是国家的口舌,是宣传机构,那么可想而知,一部电视剧审查会有无数条例。这点我和站长也有交流,我们未必要怎么去表现我们当年如何受苦受难,如何艰辛的生存……等等所谓的真实。
回复天上云 22:36:18
我现也正和在新加坡的北京知青交谈


2楼
美丽的云 发表于:2011/9/27 10:30:00
【现在我和西影集团的雷小刚以及在新加坡的一名北京知青有网上接着交谈】嘟嘟囔囔 22:39:45 我们还是要把握着什么是知青精神?知青整整一代人到底为国家、为党做出了什么?为什么特别要写陕北知青呢,也正是革命圣地如何造就了第一代领导人,也许将要早就新的一代领导人,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天上云 22:40:20 我把你说的转给她了【黄陵插队的北京知青】 嘟嘟囔囔 22:42:59 莫伸、王克良等人我们已经做了交流,在适当的时机,我们还会在西安或者延安召集知青座谈会 天上云 22:44:28 我也是认为此次剧的重要在于此,今白天我和时空【陕西老知青】也在讨论。 嘟嘟囔囔 22:45:59 黄陵插队的北京知青实际有一个人一直被疏忽,她叫汪桂兰 天上云 22:46:15 发件人: 蒲公英  查看时 间: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 晚上10:44纯文本| 收件人:  没错,可能是习进平吧【新加坡来的】 嘟嘟囔囔 22:46:48 那天我给站长说到此人的事迹,他都吃惊了 天上云 22:47:46 要说在知青心坎里,表达出知青的心声:祖国!【新】 嘟嘟囔囔 22:48:15 汪桂兰是1969年1月和第一批北京知青一起到的延安 嘟嘟囔囔 22:48:36 你也不知道这个人吧? 嘟嘟囔囔 22:49:10 她曾经与体操王子李宁、打假英雄王海、“中国第一村”党委书记吴仁宝等一起,成为央视纪念改革开放20年特别节目———“20年?20人”的代表…… 天上云 22:49:18 她是老师或局长吧?! 嘟嘟囔囔 22:50:49 可是改革开放又过了十几年,没有人再记得她,甚至我们知青网也没有她的姓名和事迹 嘟嘟囔囔 22:51:18 她从北京第一师范学校来到了延安地区;国家落实政策时,她放弃了回城返京的机会。植根于贫瘠的黄土高原南麓,她在山区教育一线耕耘了30余年,是当年一起插队的同学仍留黄土高原教书的惟一一人 天上云 22:52:27 是的,我想起来了,她是好老师! 嘟嘟囔囔 22:53:21 你可以问问和你正在聊天的刘英,她就在黄陵县,她知道此人吗? 嘟嘟囔囔 22:55:04 30多年来,汪桂兰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没有机会给远在北京的老母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没有时间待在老人身边端茶送饭,尽儿女的孝道。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没有付出更多的母爱。好在老母和丈夫、孩子们都理解她、支持她。如今,当年北京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只剩下她一人,整个黄陵县的北京知青也只有12个了,全县教育系统的2000多名教师中,知青身份的惟她一人。 天上云 22:55:22 我把你问的发过去了。 嘟嘟囔囔 22:55:30 黄陵人民认可了她这个身处异乡的“北京知青”,给了她相应的荣誉:人代会、党代会代表,模范党员,优秀教师等等,不一而足。1998年底,中央电视台推出纪念改革开放20年特别节目——“20年?20人”,汪桂兰位居其中,与体操王子李宁、打假英雄王海、“中国第一村”党委书记吴仁宝、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王选等齐名。2000年“五一”,汪桂兰当选为延安市劳动模范。2000年11月,汪桂兰被调至黄陵县幼儿园担任党支部书记,今年初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 嘟嘟囔囔 22:55:50 令汪桂兰欣慰的是,她教出的学生已有3000余人,有相当一部分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又回到黄陵,在农村基础教育第一线工作,仅康崖底中心小学就有3位。办理了退休手续的汪桂兰,随即被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请为宣讲员。汪桂兰告诉记者:“我打算在有生之年,把有限的精力用在黄陵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上,利用宣讲员的身份每年作不下10场报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广大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 嘟嘟囔囔 22:56:41 汪桂兰已经退休11年了,为什么我们要忘记她呢? 天上云 22:57:16 刘说不知此人。 嘟嘟囔囔 22:58:21 至今留在陕北的知青还有360人,全国也仅仅保留了一个知青办,现在叫做延安知青处,为什么呢? 天上云 22:58:47 我要把你说的汪发往各地知青网 嘟嘟囔囔 22:59:09 刘说不知此人,说明她还没有做好她的工作 天上云 22:59:35 好像是300人【留延】 嘟嘟囔囔 23:00:21 黄陵县幼儿园旁边一套40多平方米的单元房里,见到了主人公———北京老知青汪桂兰 天上云 23:00:33 她是知青的好典范,她是一个模范教师!【新】 嘟嘟囔囔 23:01:00 刘可以去拜访一下汪桂兰呀 嘟嘟囔囔 23:02:04 凛冽的西北风在这位当年仅仅19岁的女学生脸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只是其一口至今仍十分纯正的北京话时时在提醒我:这是一位北京老知青。 天上云 23:02:06 我希望在西安开个座谈会,有汪来参加 嘟嘟囔囔 23:03:26 庄稼稠,窑洞暖,穷人翻身有吃穿。 没道士,没和尚,庙院成了新学堂。没小偷,没乞丐,社会风气真不赖。边区是民主新天地,丰衣足食人人爱。这首流传于20世纪30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陕北民谣,在那时,确实令许多人激动不已。人们向往延安。 1936年7月,美国记者艾德加?斯诺来到延安。写下著名的《西行漫记》。 1936年,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到达延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申请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1937年1月,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前往延安。 1938年3月,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到延安,手术刀下拯救了众多战士的生命。 1938年底, 胡志明来到延安,并且参加了八路军。 1946年8月,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由北平到延安。 国内著名人士也纷纷抵达延安 1937年2月,《大公报》名牌记者范长江到延安采访。 1937年11月,科普作家高士其抵达延安。 1938年3月, 作家萧军到延安。 1938年9月, 老舍到延安。 1938年11月,音乐家冼星海抵达延安, 写出了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 1940年春,诗人贺敬之抵达延安,56年重返阔别已久的延安, 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回延安》。 范文澜、茅盾、艾青到达延安…… 我也要去延安! 天上云 23:03:45 刘现在新加坡,她是1970年就招工走了,不在黄陵。 嘟嘟囔囔 23:03:50 这就是当年的申请书!多么感人啊!  嘟嘟囔囔 23:07:17 你可以把我们俩今天的记录完整的发布在知青网上,我希望大家多多参与讨论  嘟嘟囔囔 23:09:01 你也在西安,我请你喝茶,有机会我们面谈 嘟嘟囔囔 23:09:58 昨天还有一个在西安的老知青,他自己写的电视剧大纲也发给了我,改日一并见面 天上云 23:11:06 好,我这几年一直是陕西知青消息对全国知青网的重要发布人 嘟嘟囔囔 23:12:08 我知道,站长也说过你 天上云 23:16:21 你有时间可去南稍门十字泛美大厦1901号,陕西知青中州基金会去看看。 嘟嘟囔囔 23:17:38 你在那里上班吗 嘟嘟囔囔 23:17:51 陕西知青中州基金会我是知道的 天上云 23:19:41 我现在西安供电局【朝阳门159号】国家电网 嘟嘟囔囔 23:20:22 哦,好工作呀 天上云 23:21:21 延安是每个人想往的地方,当年插队时就是奔革命圣地去的,要不就和我弟弟一起去东北了【转刘的话】 嘟嘟囔囔 23:22:20 呵呵 天上云 23:23:43 【刘】她也知道你了【雷】 嘟嘟囔囔 23:24:00 哦 天上云 23:25:27 这么晚了你还在和他们聊天【刘】 天上云 23:26:01 要注意休息哟【刘】 嘟嘟囔囔 23:26:14 谢谢 天上云 23:27:22 我和你相遇后知道很多东西,要不我都快成白痴了【刘】。

3楼
时空 发表于:2011/9/27 11:45:00
 

我认为知青精神就是:知青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分忧,为民解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善于学习,永无止境;独立思考,胸怀大志;脚踏实地,执着进取;团结友谊,共同前进!

 

希望西部电影集团多做实地调研,多倾听广大知青们的理解和建议,力争把这部北京知青插队陕北的电视连续剧拍成精品大作!

4楼
屹梁梁 发表于:2011/9/27 23:04:00
谢谢美丽的云的介绍,仅就这种执着的对知青问题的关注,可以说也是一中知青精神!十几年前有个陕北娃叫“黑明”的出过一本反映北京知青离队后命运的照片写真集叫“走过青春”,我感觉很好,好在真实可信,好在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知青情况,希望咱们的电视剧不要忘了大多数草根知青的命运和情感。
5楼
美丽的云 发表于:2011/9/28 9:01:00
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
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
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
70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些的地方去;
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可以拿到文凭的地方去;
90年代,到美国去,到法国去,到一切不说中国话的地方去;
2000年代,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
2010年代,到党政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国庆节要到了,到没有信号的地方去,到领导看不到的地方去!到最清静的地方去! 提前祝国庆节快乐!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625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