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2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知青将军的“底层本色”》

1楼
越江 发表于:2012/5/20 17:47:00

知青将军的“底层本色”

作者:肉头阿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老知青刘源在雁杰学校扩建竣工仪式上情谊深长地对在场的学生讲话

 

    火车喘着粗气缓缓停靠在山阴车站,来自北京的男女学生娃纷纷涌出了车门。一个瘦高的年轻人夹杂在人群中。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命运会怎样,不知道在几十里外的白坊村将怎样度过自己的知青岁月。那是1968年12月。冬天。 

    他想不到,京城里的疾风暴雨也袭扰到这500里外雁门关北的穷乡僻壤。他接二连三参加批斗会,被批斗的主角就是他自己,一个17岁的懵懂青年。而批斗他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本人有何过错,只是因为他有个当官的父亲。他父亲官当得有些大——共和国主席。他姓刘。 

    17岁的神经要经受住高压的摧残,也须短暂的停歇。他选择了逃,逃得远远的。没想到有关部门很快就把他抓回了山阴。山阴的官员担心再生意外,不敢把他直接送回白坊村,只好暂时把他“放”在县招待所里。 

    批斗会的口号声消失了,那依然萦绕的回响却裹挟着孤独。出乎意料,在那个压抑的时刻,一名与他并不很熟悉的外村赵姓知青前来看他,交谈不过三言五语,但他却记了几十年。

     ……

     他又回到白坊村,乡亲们接纳了他,给了他同情,给了他温暖。无家可归的他在村里一呆就是7年。他的筋骨在冬季的瑟瑟寒风中颤抖着化为刚强,他的汗水在夏季的炎炎暴晒中挥洒在盐碱地中,他的胸怀在乡亲们的淳朴关爱中逐渐宽广……渐渐地,对他来说,“人民”这个词不再空泛,有了血肉交织的内容。

     ……

    他和那个姓赵的知青后来都上了大学。

    他和那个姓赵的知青上完大学都回到了农村。

    他和那个姓赵的知青后来都逐步走上了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一个成为将军,一个是副部级领导。

    他们带着一份惦念、一份感恩、一份责任为他们插队过的村庄、为那些乡亲们办事情。

    他和他的知青战友们筹款办厂、修路、捐食品、办学校。遇到挫折不气馁,继续办。

    他和他的知青战友们捐款、策划、实施,在世代饮用苦咸水的村庄为乡亲们打出甜水井。

    ……

 

    我,作为一个体制外的人,作为一个非媒体人,在今年五一假期,有幸随他们“返乡团”回到插队的农村。在那里聆听他们的老故事,更有幸亲眼见证他们的新故事。让我动容,让我思索。他们为什么会是这样?从那位姓赵的知青、现在的老赵两次即席讲话中就可以找到答案。我忘不了老赵绵弱、颤抖的话语声带来的强悍气场,他讲话结束时全场穿透内心的掌声依然在我耳畔回荡。

2楼
越江 发表于:2012/5/20 17:49:0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jpg:

(2) “你还记得当年咱们……”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3.jpg:

(3) 知青老刘:我给乡亲们敬个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jpg:

(4) 知青老赵:你还记得当年上山拉石头的事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5.jpg:

(5)在欢迎北京老知青的晚餐会上,知青老刘和老赵即席发言后,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前排坐着戴眼镜者)也即席讲话。他说,北京老知青们离开山阴农村后经常回来看看,为第二故乡做了很多事情,表现了他们的一种品格、一种精神,说到底是一种世界观。他们对乡亲、对家乡的这种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更加醇厚。我们相信,家乡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老赵在2012年4月29日晚餐会上的即席发言】

 

    几次和刘源同志、杨李同志回山阴、回插队的村。刘源政委每次都要我讲话,但我都推掉了。原因是疾病使我几乎不具备当众讲话的能力了。颤抖的厉害,语不成句。今天刘源又让我讲话,我不能再推——虽然以这种颤抖的病态和大家讲话有点失礼,也只有请大家包涵了。

    我们都多次回到山阴、回到曾经插队的村里。我问刘源:“你1975年离开白坊村后,一共回来过多少次?”他说:“记不清了。没有30次,也有20多次。从上大学放假回来,后来到河南、到部队,有时一年回来一两次,有时两年回来一次……”

    我回过康庄十几次,自己觉得不算少,但比刘源少很多。我不知道有多少知青在离开近40年间能二、三十次地回到村里。而且刘源是在职务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忙的情况下,常挤出节假日时间回村的。他回来不只是看看,而是办了许多实事——用自己的工资给乡亲们送过年的白面、肉,修路、办企业、办学校……有的事失败了一次、两次……他也从不气馁,执着地坚持着。现在,在省市县乡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白坊村雁杰学校18年来越办越好,从一所民办希望小学已发展成教育系统编内的全寄宿制中心小学。我是受了他的带动,再一次动了为康庄打井的念头,靠了县委侯书记的支持,才打出了那口井。

   是什么让我们割舍不下对山阴、对村子的这份牵挂?因为这里是我们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迈出独立生活第一步的地方。刘源来山阴时17岁,离开时24岁。17到24岁,是人生最灿烂的青春岁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刘源则是最艰难的岁月。这7年时间在他生命中刻下的痕迹是最难以磨灭的。他在山阴、在白坊村的乡亲们中得到过温暖,长成了一条汉子。我们都是在山阴父老乡亲们的呵护下,从学生娃变为了成年人。山阴的父老乡亲对我们有恩!我建议,我们曾在山阴插过队的知识青年一起给山阴的父老乡亲们鞠个躬,感谢乡亲们当年对我们的关心、爱护、教育和帮助。

   我们的青春,在山阴度过。那段岁月刻骨铭心,那份乡情永在心中。当年有一首苏联歌曲《歌唱动荡的青春》在山阴知青中流传。“时刻挂在我们心上,是一个平凡的愿望:愿亲爱的家乡美好,愿祖国万年长”。今天,我们内心的企盼一如当年!

   让我们举杯,共同祝福山阴、祝福祖国的明天!

3楼
越江 发表于:2012/5/20 17:49: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知青老刘每年春节前召集知青战友们为第二故乡捐一些钱款,为各家各户送些白面和食用油。这是老乡们送来了感谢信与采购和分发的详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走走、听听、看看,期待着第二故乡走向富裕之路。


【老赵在2012年4月30日回京分手时的讲话】

 

   去年5月3日我们结束回村活动分手前,张弘力同志谈了对刘源政委的4点感悟,共4条,8个字。今天我想就弘力说过的两个字说点感想,说得不对之处请刘源、弘力和大家指正。

   弘力的8个字中,首先用了两个字:“平民”,来概括刘源的品格特征。我们和刘源认识多年,都感到这两个字用得准确。这种特征从哪里来的?我以为和他7年的插队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那时他是真正生活在底层的平民,而且他比起一般的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境遇还要惨——全国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儿子。有多少人没有挺过那场灾难!?刘源之所以挺得过来,除了他个人的坚强品质,更重要的是他在人民中得到了营养和力量。从17岁到24岁这7年间,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这段时间铸成的底层本色将伴随他一生。

   后来情况起了变化,我们是不是也有变化呢?我说说我的体验。我在娄底当专员、在张家界当书记期间,爱人都去过。她观察了一段后,便“教导”我,说我“有病了”。我问她:“什么病?”。她说:“可能是‘领导病’,或者叫‘一把手病’。”她说:“你现在说话总是那种居高临下的味道,压人一头,不是平等的对话。而你自己甚至不觉得。”她进而又说:“你在一个地区,地盘几千平方公里,人口几百万,就数你们几个人官大。我住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有谁来监督你、批评你。就是你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久而久之能不出问题吗?”她还说:“我只是希望,今后你和我一起去早市买菜、或者挤公共汽车时,你不觉得委屈、别扭,那我们家的日子就一定能过好。”

   实际上,几十年过来了,上层底层的生活都体验过后,我们感到“宽裕点儿的老百姓日子是最好过的。”记得刘源曾经说过:“我们每回一次村里,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提醒:不论现在你地位多高,或多有钱,你也曾是底层平民,是普通劳动人民中的一员。要对得住他们,始终与他们同心,尽我们的所能和他们一道奋斗,把日子越过越好。”我想,这应成为我们终生不渝的奋斗目标。

4楼
越江 发表于:2012/5/20 17:49:0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8.jpg:

(8)雁杰学校,一所由刘源等老知青一起逐步捐资在当年插队的村子建设的普通民办希望小学,由王光美女士题写校名。经过18年不断地努力,其教育硬件、教学质量日渐提高。现在,这所学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已成为当地教育系统编内的正式中心小学,在册学生有600多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9.jpg:

(9) 主楼的前面有个石碑,正面镌刻着刘源书写的碑文,背面是捐助者的名单。

 

 

【碑文】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五年间,北京二十余名中学生远迁桑干河畔白坊村落户。黄金年华,蹉跎岁月,昼背青天面黄土,夜秉油灯奋读书,与我村民结下血肉交融之情谊,于彷徨中悟国魂,辗转思索终受益。如今,诸生仍怀鸿鹄之志,争为栋梁之用,慕青云乎翔西海,搏风雪兮走天涯。然雁高飞知归故,骛远行思反哺,始不忘父老厚望,自捐资出力,发起亲朋企业,在市县乡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与我村民共建学校,以还情固念,清本思源。祈愿就学师生以此作英才求索之舟,荡勤奋之桨,成器报国,漫翱天海,顾返旧里,追念养育之恩。故命名:雁杰学校

 

        谨纪

 

            白坊村民立于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

5楼
越江 发表于:2012/5/20 18:01: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0)学校为全日制住宿学校,有完备的教学、食宿、卫生设施。教室里桌椅均为标准学生课桌椅,有地暖、玻璃黑板、投影等电化教学系统,完全可以和城市里的普通中学媲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1)升旗仪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2)升旗仪式中的孩子们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3)老知识青年在和孩子们讲知识的重要

6楼
越江 发表于:2012/5/20 18:07: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4)准备剪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5)老爷们儿护着孩子,不敢进入拥挤的人群……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6)和当年的围观不同,以前是好奇,现在是感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7)剪彩仪式一结束,老刘立即被乡亲们和媒体围了起来。我——被挤了出来

7楼
越江 发表于:2012/5/20 20:01:00

《歌唱动荡的青春》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56.com/v_NjE3MzYwMjA.swf

8楼
迷迷糊糊 发表于:2012/5/20 20:28:00

欣赏知青将军!

9楼
重阳 发表于:2012/5/20 20:32:00
用户已锁定!
10楼
越江 发表于:2012/5/20 20:39:00

    网上流传的刘源很多很多,但那些并不关俺的事儿。

    俺也不认得什么将军,俺只听说个知青刘源,就转了。

共2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859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