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行(11)不放心的一代
在延安期间,除了和官方座谈,完成我们此去的使命外,还安排了几次和延安当地文化界的官方领导,历史上延安地区的老领导,以及延安的民间文化界人士座谈。也还有至今留在了延安,热衷于知青文化的几位北京知青们。
我因为只是小学本科毕业,实在不适合谈论文化,和文人们的档次区别也忒大。虽然参加了座谈,但也只是胡乱听听而已,心不在焉。只是知道延安宝塔区要修纂“宝塔文典”,共二十二卷。其中一卷为“知青卷”,延安方面希望在原老延安县插队的知青们积极提供素材,文章,稿件。过去的老照片,今天的成就照。过去的回忆文章,今天的插队人生感悟,等等,都需要。其实陕北好几个县都已经搞了许多类似的出版物。这次是老延安县,今天的宝塔区,也开始搞了。不过以现在的国家政治机制,政治环境,要搞好历史的真实记载,很难。往往地方志的出现,都是成为了表示地方政绩的工具。
在一次众多延安地方上老领导座谈的会上,一位当年是地方领导的老人说出了他从未敢说出过的一件事情。1968年后半年,中央给延安地区下达了接纳三万名北京知青的任务。(后来接收到了两万七八千人时,是因为北京又有了其他的任务而停止了。)于是当时延安地区立马派出了接收小组赶到了北京,与北京市有关部门座谈如何稳妥接收的具体事项。当时北京的最高层领导接见延安的接收人员们时,叮嘱说;“希望你们尽快把这些学生接走,把他们留在北京,留在毛主席身边,我们不放心。”
这句话,代表了当时中央的声音;“把他们留在北京,留在毛主席身边,我们不放心。”我相信这句话不会只是单单给延安的接收人员说的,而是对陆陆续续接纳了五十余万北京知青的全国各地的领导们,都会说同样的话。这些老三届学生是文革的主力,是清除北京黑五类的刽子手,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真凶。现在又到了该清除他们的时候了。这句话如果在当年,带给知青们绝对是震惊,是震撼。因为在我们自己心目中,脑海里,一直是把自己当作最忠于毛主席的接班人来感觉的。但今天知道了这句话,只是有些寒心。但它验证了我们这一代人,从一开始就是让党,让国家不放心的一代人。我们过去和黑五类其实是属于同一个档次,后来则直接成为了党和国家的一块心病,一个顽疾。
记得当年北京知青过年回家,受到的是北京方面的驱赶,刁难和反感。我记得我二哥从十三师探亲回来,当晚就被带走了,关在派出所里整整一夜。后来北京则采取了怀柔政策,回来后街道上先给张电影票,看完了再做工作让你滚蛋。就是因为知青留在北京,留在毛主席身边,他们不放心。
我们这一代人,童年挨饿,少年停课,青年下乡,中年下岗,老年困难重重。一生作为社会的基座,国家的脊梁,支撑着这所谓社会主义的大厦不倒。自己不但一生任劳任怨,有的人还一直高呼着无怨无悔。以致把自己和老红军相提并论,认为这一代人是为国分忧,为民谋利,为党献身的一代。但是国家从来没有给与过知青任何的界定和评价。更甭说是照顾了。一切愿望理想只不过是知青们自己在给自己带顶红色的高帽子而已。可笑的是知青们这些想法,却不是为了哄骗别人,而只是为了欺骗自己!多少知青一辈子都沉浸在给自己卖掉后替别人数钱的快感中。
去年参加某中央级出版社座谈会,得知要出版发行知青们自己的历史回忆,要经过中央级审查。也就是说今天不论书店还是电视,上面所能表现的知青题材,都是经过最高级政审,经过中央部门批准的。因为国家把知青史定性为属于国史,党史,军史三史之中的一部分。有了这一把关,想要体现知情的真实历史,当年的真实状况,是不可能的。就是我们的党史国史军史中,又有多少是为了政治的需要,为了伟人的避讳而胡乱改写的呢?
即便过去审查通过了的知青题材的东西,再版时也还要重新审查。去年一些地方重新出版了一些知青题材的书籍作品,重审时封面书名竟然不许出现知青这两个汉字。结果只能以部落,群体来代替知青。就像535数字代表五月份的第三十五天一样。
每一代人里,都必然会出现个别人担任国家最高级领导人。我们这一代,也不例外。有的知青借此以为知青的地位会有提高,国家对知青群体会有一个说法,天真至极。那位延安知青对延安地方领导说;“做好知青工作,就是对我工作的极大支持。”其实这话还是四十年前党,国家对知青一直不放心的思维延续,怕知青们的情绪影响了国家影响了党,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当得知延安建立了知青遇难者纪念碑时,这位知青没有表态。只是默默站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鞠躬,是一个老知青的良心所在。而不说话,则代表了党与国家对知青的认知与态度。也就是说,知青问题和其他历史问题一样,一切待留予后人去评说。这个态度,有它的合理性,科学性。要纠缠过去了的历史,就会影响到了今天的经济发展。当然掩盖历史的真实展现,也是社会不和谐因素之一。但要顾全大局,只能两害之中取其轻。
头些日子,我接受了一个专访。是崔永元基金会“口述历史”编辑组之一的记录知青历史小组的专访。他们计划要用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采访全世界600名知青,记录下他们的历史资料。我有幸作为六百分之一,接受了专访。不要评论,也不要感悟,更不需要高调。他们只是真实记录知青们的生平,作为档案留给后人。我笨嘴结舌,只好有啥说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结果早上九点戴上的耳唛,打光对准镜头。等他们制止我再往下说时,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了。中间只耽搁了半个小时吃了个盒饭。
这个“口述历史”记录组,他们没有非出版书籍,或者编写电视节目的打算。只是利用有人提供的资金,计划把真实的历史尽可能的完整记录下来。如果五年十年以后,社会成熟,环境允许,也可以考虑公布这段记录下来的历史。也有可能要等到我们这一代人全都死光之后,而他们还活着的时候,再公布于世。好在搞这项记录的人基本上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是我们的下一代。他们不为金钱,不为利益。只为历史的还原,去追求记录历史的真实与完整,给后代人保留下一个没有被涂改的历史。
这个工作,这个计划,本身就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在这浮躁拜金的社会上,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默默无闻地,日复一日地搞着这样一个艰苦而宏伟工程,难以想象。从他们这些人身上,我看到了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
(延安之行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过街鼠2012.06.21
“希望你们尽快把这些学生接走,把他们留在北京,留在毛主席身边,我们不放心。”
这句话似可有多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