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走出深山

1楼
张树人 发表于:2013/1/7 21:16:00
 

走 出 深 山

张树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1969年元月19日离开北京来到陕北插队落户,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已然两年多了。前两天队长跟我说:咱们队是在茶坊街里,还紧邻着去延安的公路,车来人往的是个交通要道。因此,公社里要求我们配合“农业学大寨”搞搞宣传,看看有什么办法好歹也弄一弄,面子上看得过去就成。我考虑了一下说:这事儿好办,咱们就在山上弄个标语,这样南来北往的人都能看到不就行了。小子站到街里朝两边山上张望了一下,看到南山上有面坡如果写上字应该比较显眼,而且远远看去坡面也还算是平整,于是拿定主意就是它了。之后,小子回到队里扛了一把尖镢,提上半桶石灰就奔南山了。等到了地方其实干起来很简单,我先是拿步量了量,大体上规划了一下,估摸着三米左右见方一个字,然后字与字之间有个间隔就可以了。继而用撅头直接在坡面上抠出双线笔划来,为了远看更清晰些采用的是笔画较粗的黑体字。待字抠完以后又略微修整了一下,再提着桶沿着笔画走向均匀撒上石灰就大功告成了。等小子回到街里再往南山看时,“农业学大寨”五个字已经赫然在目了。

蒲月已尽,荷月渐至,眼瞅着川地里的麦子籽粒饱满,再过些日子就是夏收季节了。恰在这时候,从公社里传来了消息,说是有单位来招工了,正紧锣密鼓的操作这事呢。小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倒是真没什么太多想法。原因就在于消息是真是假先另当别论,传来传去的到底是什么单位招工,招工去干什么都说不清楚,怎么去啊?再者说了,就算是“天上掉馅饼”,砸到我们公社就有200多知青翘首以盼呢,难道我辈运气就那么好么?小子当时觉得这种事儿还是淡定点儿好,为此着急上火的也没什么用啊!于是,小子抱定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和“天无绝人之路的念头儿,想着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再说了。这种事儿也奇了,你越是不当回事吧,它还越是偏偏就来了,甚而容不得功夫让你思考呢!没过几天的功夫,记得小子那天还正在地里干活呢,就有人带过话来,说是单位招工的人来了要和大家见见面,就在知青点呢,你别干了赶紧过去吧!当时我听了以后,确实也没多想,琢磨着即是如此就先去看看再说吧!况且这些日子传言不少,到底是啥情况谁能说得清啊。等我回到知青点才知道大伙已经都到了,招工的同志正和大伙聊着呢。但见招工的同志和知青们热情交谈,气氛融洽如同见到亲朋好友。大伙见到我来了自然引见介绍,我见招工的同志讲起话来竟是熟悉的北京口音,加之受到场内热烈气氛的感染,顿时觉得亲切许多,犹如他乡遇故知。在闲聊过程中,小子多少了解了些情况。这次来招工的同志拢共是三个人,说是汉中100号信箱的。三个人里边儿,有一位是单位军宣队的,大伙都叫他朱队长;一位是单位人事组的,看起来年龄稍大些尊称为老李,还有一位是随队医生姓韩。说起这汉中100号信箱,小子只知道是北京的一个内迁单位,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也没有机会详细咨询,只听大伙私下里猜测说这种有代号的单位应该是保密单位吧。那会儿,小子头脑简单也没见过啥世面就信以为真了。书说简短,闲话少叙。经过队里推荐,单位面试考察,政审体检之类程序,我被录取了。招工录取之后,小子全然没有什么特别兴奋的感觉,原因就在于对招工单位的具体情况,毕竟觉得不是很托底儿。再者说了,虽然是离开了插队地点,但是转来转去的还是没有离开陕西啊!从陕北高原出来又一猛子扎到汉中盆地,而且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看来这辈子难不成小子就跟山区干上了么?后来,直到我离开村里上了车,小子都没搞清楚去的单位到底是干什么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怎么会那么傻呢?参加工作这么大的事情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既然明知道有些事情没搞清楚,为什么不向招工单位的同志问问清楚呢,挺简单的事儿怎么就笨成这样呢,难不成鼻子底下没长嘴么?得亏去的单位情况还算不错,否则后悔药可是没得吃了。这是后话不提。我哪会儿决定去的原因,主要是觉得可以离开农村,而且能到城里参加工作挣工资了,将来能自己养活自己,也能好歹攒点钱孝敬父母抚养弟妹帮衬家里了。其次,小子想得也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幼稚,当时脑子里还琢磨呢,既然是决定去了,就权且到汉中去看看,真要是各方面情况不如意的话,那就把包袱卷儿一扛再回来吧,有啥了不得的!您瞅瞅我那会儿都想些什么,是不是很可笑呢?

说话就要离开茶坊了,倏忽而过却又刻骨铭心的插队生活。想我出生在山东,在上海度过儿童时期,小学、中学则是在北京就学,继而陕北插队,汉中建校,西安工作时间最长有20年之久,之后又辗转回到北京工作18年,直至退休。唯有在陕北插队这两年半的经历,至今小子魂牵梦绕难以忘怀。我走在茶坊街上,看着这熟悉的一切。茶坊邮局就在我们原先知青点的隔壁,那时候小子老是有事没事的就去趟邮局,反正也是方便的很,无非就是想翻翻有没有亲友的来信而已。邮局的东边是长途汽车站。车站的斜对过就是粮站。那是我们知青当年来到茶房后,吃的第一顿饭的地方。在这里开过欢迎会,交过公粮,也曾见识过粮站会计那精熟的业务。那家伙竟一只手边翻帐页边用笔记账,另一只手则将算盘珠子打得不停点儿的爆响,直看得我等瞠目结舌。街南边西头有队里的大车店。大车店进门以后,是停放大车的院落和牲口棚,临街的房子是供车把式等客人住宿用的。客房里面没别的就是通铺。住宿所需的被褥,则是根据客人的要求和数量到街对过有家茶坊旅店去临时租用。也想不起是什么原因了,我还曾在大车店里住过呢。在充满小叶子烟草刺鼻的浑浊气味中,小子和那些南来北往的各色老客们挤了几晚。记得我等也曾在大车店院里,看过公社里的知青们组织的宣传队表演的节目。好像是演的“白毛女”等节目,那晚上来了不少人观看。演到悲惨处,由于演员表演十分投入竟至泣不成声,场内观众们亦被情绪感染而唏嘘不已。不过,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倒是其中扮演狗腿子的一位知青,其形象及做派实在是逼真,举手投足活脱脱就是个狗腿子,至今回想起来仍令人忍俊不禁呢。大车店的左边是队里开设的钢磨坊,大约是我们来队后第二年开始对外营业的。有了钢磨坊后就方便多了,粮食磨面或者拉棒碴时,只需要拿着粮食到钢磨坊直接按比例换面就行了。大车店的右侧是茶坊街上唯一的一家餐馆,餐馆里经营的自然都是些家常菜,原本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自打知青来插队以后,南来北往或路过或赶集的知青,都爱到这个小店里坐坐,顺便打打牙祭解解馋,一来二去的倒是把小店的生意给照顾了。店里其它的菜倒也平常,不过是“猪八样”再辅之以土豆罗卜等菜蔬而已,唯有一道菜在知青部落中却是小有声名,这道菜就是葱爆海参。据小子看来,倒不是因为这家餐馆做的菜有多么好,只是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这种店不过也就是个乡下的路边小店,居然会有当时人们视之为高级菜品的葱爆海参,要知道这种菜当时在大城市也不多见,想来着实令人有些诧异呢。饶是如此,小子来此插队近三年,实在是因为囊中羞涩竟从未舍得光顾过这家饭馆,倒是每每见到不少知青相约进店,猜拳行令,杯盘狼藉地搓上一顿,小子偶尔在窗外窥见亦颇觉羡慕不已呢。之后,小子曾听进店吃过的知青形容,葱爆海参这道菜确实有,只不过是这里的大师傅刀工着实不错,楞将那少许海参用刀切的雪片儿也似薄,烧完以后海参看起来显得还挺多呢!

说话要离开茶坊了,宛如第二故乡的眷恋之情却油然升起。小子立于茶坊西头洛河边的崖畔上,俯视那新落成不久的滚水坝,如彩虹般跨越清澈的河水。洛河对岸,长庆油田石油钻井队的钻探井架傲然屹立,给这荒漠的原野带来了勃勃的生机。眺望龟山半坡上的唐开元寺塔依然巍峨屹立。小子默然不语感慨良久,古塔虽近在咫尺竟从未曾登临探访,如今却要踏上征程无缘亲泽,恐此生难偿夙愿了。沿着崖畔往南靠近北校场,我曾种过红苕。小瓜地里小子亦呆过两月,当过“掌柜”的。古周峁上种过燕麦,收过小麦和荞麦。水磨房里彻夜磨面,萝面,昏暗的油灯下,伴着那水车带着磨盘轰隆隆的声响,恍惚间就像登上了回北京的列车。茶坊到牛武的路上,小子开过手扶搞过运输。插队至今,小子深山砍柴,喂猪做豆腐,套牛耕田,除草靶地,碾麦扬场,数九寒天挑粪积肥,烈日炎炎挥汗割麦,当年的北京娃如今也成了陕北的汉子。

说话要离开茶坊了,小子竟觉得泪眼模糊依依不舍起来。两年多了,我们刚来这里的时候,也就17,18岁左右,甚至还有年龄更小的。依现在人们的看法,我们那会儿根本就是群少不更事的娃娃呢。乡亲们对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娃们,给予了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从日常的柴米油盐到生活起居,地里的农活就更是不用说了,样样数数的几乎没有不关照到的。几年来,和乡亲们朝夕相处,深切的感受到他们那博大的胸怀,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性格,朴实谦逊俭省勤劳的内在品质。我辈知青生活在偏僻的山区,生活在贫瘠的村落,生活在穷苦的农民中间,日日耳濡目染感受到的这一切,就像是那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地浸染着自己的心灵。苦难的生活磨练和造就了自己,我们也从背负着沉重生活重担的农民的精神中,汲取了劳动人民传统精神文化的积淀,重塑了自己的灵魂。听说我们要走了,乡亲们络绎不绝纷纷来看望我们。平时,大伙在一起的时候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倒没觉得有啥,这回突然间要分别了,就觉得惜别和感慨之情涌上心头,溢于言表,话语间有的是对往事的回忆,有的是饱含深情的嘱托,有的是故乡亲人的殷切期望。小子亦难舍眷恋之情,不禁叹曰:执手相送别亦难,川口白杨望断肠。溪水难掩离别泪,此去何时君再还。

到我们离开陕北的那天,我们一行30人和前来招工的同志是在茶坊汽车站整队点名之后,集中上了长途汽车。如果小子没有记错的话,那天应该是1971619日。上午发车时,生产队里的乡亲们没有出工,都跑来车站送别我们。那依依不舍的送别场面着实感人肺腑令人刻骨铭心,至今难以忘怀。站在车里望着车窗外乡亲们挥动的手臂,小子不禁百感交集,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夺眶而出。别了陕北,盼着荒漠的塬峁沟壑勃发生机披上绿装;别了延安,盼着贫瘠的山村旧貌换新颜踏上幸福路;别了苦难的乡亲们,盼着能早日脱贫致富过上美满富足的生活!茶坊街渐渐远去,终于消失在视野中,留给我们的则是怅惘和无尽的思念……

2楼
屹梁梁 发表于:2013/1/23 21:22:00

这是一篇最让俺动情的回忆,“那依依不舍的送别场面着实感人肺腑,令人刻骨铭心”!当年俺离开村子的时候,村里人也都来送俺。娃子们紧拉着俺,老人们含着泪,婆姨们哭出了声,女子们凝望着,...后生们簇拥着...,我平生第一次当众痛哭。苏家沟,我的再生之地,苏家沟人,我的再生父母!我的青春、...、痛苦、血汗和希望都留在了那里。

 

葱爆海参当年俺没吃过,可是近些年却吃足了,因为俺玩过放话聊,呵呵!对夫说多吃点海参对受辐射后的恢复有好处,于是俺就山东山西地猛吃“葱爆海参”和“过油肉”。

 

知青角能来吗?咱们大家认识一下,以后多多交流,说不定还能一起去吃“葱爆海参”。

3楼
寒江 发表于:2013/1/23 23:25:00

本月27日上午9点到11点在天坛公园(进东门马上右转向北走200米)有知青角活动,有许多知青团体的旗帜,很好找。欢迎张树人朋友来交流。你说找屹梁梁会有人告诉你。肯定你会遇上熟悉你生活环境的知青朋友。

4楼
张树人 发表于:2013/1/24 13:44:00
谢谢版主盛情邀请,仰慕已久。只是近期事情较多,一时脱不开身,容当日后当面请教。顿首
5楼
屹梁梁 发表于:2013/1/25 22:15:00
呵呵!知道了,大家会有机会相见的!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5469 s, 2 queries.